作者:國家信息中心常務副主任 杜 平
編者按 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這意味著,將培育更多的新興產業和新興業態,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經濟社會各領域的融合創新。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新興產業和新興業態既面臨新的要求,也迎來了新的機遇,需要進一步激發創新活力,在市場競爭中贏得新發展。
正確理解新常態提出的新要求
當前形勢下,我理解經濟發展新常態對新興產業和新興業態提出至少包括以下4點新要求。
一是新興產業要實現中高端發展目標。正如大家所知,中央已經明確將全力推動我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平“雙目標”。顯然,經濟發展達到中高端水平必須建立在產業結構也是中高端水平基礎之上,而支撐產業結構達到中高端水平則不可能繼續依靠傳統產業了。只有新興產業上來了、立住了、有規模效應了才能擔當此大任,這是國際上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特別是產業演進的基本規律。當前,我們要加快發展新興產業有許多工作要做,可能首先需要做好可支撐新興產業發展的4個基礎性工作,即基礎技術、基礎工藝、基礎原材料和基礎零部件,在此基礎上著力再形成生產成套設備和搭建集成平臺的國際市場競爭優勢。總之,只有確立這樣的中高端發展目標才能夠真正保障我國的新興產業發展不偏向、不折騰、不浪費。
二是新興產業要充分發揮支撐中國經濟提質增效的引擎作用。現在我國的客觀情況是,大多數產品的投入報酬率長期在低水平上徘徊,企業往往靠價格戰才能勉強維持,增加凈贏利的空間越來越小,而企業虧損規模和企業虧損面不斷增加,已經成為影響我國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的主要因素。因此,我們面臨著或者使得傳統產業能夠迅速融合和疊加新的技術,或者通過新興產業培育并且盡快縮短新技術產業化及產品化進程這樣的兩種可以并進的路徑選擇。這是我們近年來一直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內在要求,也是我們著力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的必然動力。但是,從當今國際國內產業發展規律來看,從戰略方向及我國增長的可持續性角度來看,新興產業由于具有高附加值和爆發性成長潛力等特征,能夠為企業帶來一段時期的技術溢出型高額利潤或者說更多的剩余價值,進而增加整個社會的總福利水平。
三是新興產業發展要更加重視實現供需之間的動態平衡。產業發展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但是考慮到新興產業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規律,往往也會通過創造供給來引領新的需求,這與傳統產業的發展規律是有區別的。當然,最終還是要靠市場說話,也就是說市場要在資源配置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新興產業和新興業態的發展一定要堅持供需之間實現動態平衡。比如,現在像滴滴打車、網上醫院以及完全基于信用的互聯網金融等新業態。還如,像樂視、小米這樣的企業,自身并不是通過新技術發家,而是通過建立一個生態型開放性互聯網平臺,來整合整個上中下游產業鏈和橫向產供銷協作關系,從而不斷引領新的消費需求和消費模式。這是新興產業加新興業態的一個典型特征。
四是新興產業要承擔延長作為一個整體的產業或產品生命周期的重任。每一個產業或產品都有一個生命周期,這也是客觀規律。現在我國一些產業和產品已經進入生命周期的尾聲,即使采取許多綜合措施也難有根本性改觀,比如加工工業領域許多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率低效益產品。現在的辦法是關停并轉,但是在一定時期內所帶來的企業破產和失業加劇的后果又會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為此,需要依靠創新來再延長一段某些傳統產業的生命周期,更需要依靠創新來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興產業和產品,進而從全國產業發展整體的角度來延長加工制造業的生命周期,在穩住工業化基礎并且提升工業化總體水平的前提下向信息化社會形態轉化,同時支撐服務經濟的快速發展。新興產業的生命周期尚處于早期收獲階段,而大量的傳統產業和產品的生命周期都是偏后期階段,我們要看到這個客觀現實。
新興產業和新興業態發展的新機遇
機遇之一,是國家著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并且不斷強化一系列的正激勵和負激勵機制。比如,已經出臺的一些正向激勵的政策措施,主要體現在鼓勵和支持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新興業態發展的可操作性不斷增強。負向激勵則主要體現在加大淘汰落后過剩產能力度。現在這兩條線正在并行,但逐步過渡到正向激勵為主體,這是促進新興產業新興業態的主要政策導向,也是重要機遇。
機遇之二,是全面推進以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的精準化引領戰略。比如,制定實施的《中國制造2025》等等。雖然最終是市場要發揮決定性作用,但是對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和發展,政府的引領導向作用和扶持功能也是不可少的,許多發達國家也都在這樣做。當然,政府與市場應該是互補的,把兩者的定位和作用界定的更加清楚就好。現在,我國已經可以看到一些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創新成果出現了,比如最近討論比較多的機器人問題、人工智能問題,實踐中商業化應用已經顯現出巨大發展潛力,像可穿戴設備、無人駕駛汽車、無人飛機等。
機遇之三,是國際國內新一輪科技革命進程及其產業化商業化步伐加快,一方面對于我國新興產業發展帶來倒逼壓力,另外一方面更應該看成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機遇。由于現代技術的迭代周期大大縮短及其疊加效應明顯提高,商業化市場化應用推廣的成本急劇下降,幾十年間內成本就可以下降幾個數量級。從趨勢上看,一些領域技術進步和技術革命出現重大突破的進程可能會加快,這樣其推廣應用的成本下降周期就可能不需要二三十年,就會有幾十倍或成百倍的下降。我們要看到的一點,這就是大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