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農民成為藍領中等收入群體通道的思路與對策
第一,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提高農民財產性收入。要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多渠道拓展農民總收入來源,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確保農民的宅基地和房屋財產收益。積極探索土地承包權、經營權、使用權“三權”抵押貸款。
第二,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提高城市對農民成為藍領中等收入群體的容納能力。要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城市對新增市民的容納力。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推進城鄉公共服務的一體化建設,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更多地向城鎮中流動。大力發展城市服務業和新興產業,增加城市的就業崗位和農民工的就業機會。推進農民工住房等福利保障體系建設,解除農民工的后顧之憂。擴大城市教育資源的容納力,解決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
第三,推動社會結構改革,提高農民的政治地位。關愛農民工,在政治上關照、生活上關懷、工作上關心、保障上關注,是黨和政府應著力實施的一項民生工程。加強法制建設,開拓和疏通農民政治參與的渠道,努力保障農民的民主權利。充分發揮媒體作用,引導社會廣泛關注新生代農民工的權益。加強社會組織建設,為農民提供維護利益和表達訴求的平臺。加強對農民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斷提高農民自身的文化素質和政治素養。
第四,建立與產業發展相適應的職業技能教育培訓體系。一要重建職業技能認證體系,解決對農民職業技能培訓的激勵問題;二要重建勞動就業保護與單位內部“師徒制”培訓體系;三要打破城鄉隔離和地區隔離,建立全國統一的面向農民的職業學校培訓體系,增強農民的職業競爭力。
總之,要打開農民成為藍領中等收入群體的通道,使農民順利加入藍領產業工人的隊伍,形成力量雄厚的藍領中等收入群體,努力建設“橄欖型富裕”社會,實現國家長治久安和可持續發展。
上一篇:亞洲與世界經濟互動呈現新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