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歷史時期,為了更好貫徹共青團政治性,我們有必要對共青團政治性內涵以及其實現形式予以把握與理解。
作者:復旦大學政黨建設與國家發展研究中心 鄭長忠
習近平同志指出:“政治性是群團組織的靈魂,是第一位的。”作為黨的青年組織,政治性同樣也是共青團第一特性,由于中國共青團與中國共產黨的特殊關系,更是決定了政治性對共青團來說有著特殊意義。
從中國政治邏輯來理解群團組織的政治性
要把握共青團的政治性,首先需要理解群團組織的政治性。所謂政治,就是通過建構與運行公共權力,來處理公共事務,以實現社會的發展與秩序。這就意味著,政治的核心是公共權力,內容是處理公共事務,目的是推動社會發展與建構社會秩序。因此,所謂政治性,就是各類社會和政治力量的存在與作為,對政治的核心、內容和目的全面或某一部分所產生的直接或間接影響的特性。另外,對于政治性來說,具體社會和政治力量的存在所產生的政治性是潛在的或是功能性的,而其作為的政治性是外在的或是現實性的,因此,我們既要關注前者,更要重視后者。
傳統社會的小農生產與古典政治中央集權的雙重作用,使傳統中國社會整合依附于中央集權力量,因此,為了在“一盤散沙”社會基礎上構建現代政治形態,辛亥革命之后,中國選擇了以政黨力量領導人民建立國家的現代政治形態建構路徑。因此,在中國,政黨不僅起到了勾聯國家與社會的利益表達與整合作用,而且還承擔構建國家與推動社會的作用。
在領導人民革命與建立國家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是通過有效組織人民,以達到推翻反動統治與建立新的國家政權的目的。而組織與整合人民,中國共產黨不僅通過自身組織,而且還通過建立與自身關系密切的,同時能夠針對性聯系相應階層與群體的社會和政治組織來達到這一目的。這些組織中包括由中國共產黨自己建立的以獲得革命力量為訴求的以工青婦為代表的政黨性群團組織。新中國成立后,通過整頓與規范后,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群團組織就成為黨領導下的聯系相應階層與群體的橋梁紐帶,即體制性的聯系與整合群眾的渠道與機制。
這就意味著,中國政治發展的歷史邏輯使工青婦等群團組織,一是與中國共產黨有著密切關系,并且以維護中國共產黨領導與執政為首要訴求;二是與所聯系的人民群眾有著密切關系,以維護與服務他們的利益為基本職責;三是與時代發展與人類進步有著密切關系,代表著社會進步與發展的方向。因此,政治性是群團組織的首要特征。從政治性的內涵來看,如果群團組織喪失了群眾性,就無法實現其政治性;如果喪失了政治性,群團組織就將變成一般性的社會組織;如果缺乏先進性,群團組織也就喪失了對人民群眾的吸引力與號召力,從而使其政治性無法從潛在性轉變為現實性。由此可見,群團組織的先進性與群眾性都是服務于政治性的。
對共青團政治性把握要堅持歷史唯物主義
作為黨的群團組織之一,共青團的政治性既符合群團組織政治性內涵與發展的一般規律,同時也有其自身發展的內在邏輯。從歷史唯物主義角度來看,共青團政治性內涵以及實現方式是根據不同歷史時期的黨的中心工作發展以及青年與社會的變遷而不斷發展與變化的。同時,共青團政治性內涵,必須將其放在共青團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形態整體中來把握。
由于青年代表未來,同時青年又是最積極的社會力量,不論是建立新的國家和新的社會力量獲得,都需要青年參與,同時也需要引領青年運動的方向,因此,中國共產黨在建立之初就建立了中國共青團。這就意味著,共青團所具有的政治性、群眾性與先進性的特性,使共青團與共產黨之間形成了區別于其他群團組織的特殊關系。
在革命年代,中國共產黨最重要的政治目標就是推翻反動統治,建立新政權,這就意味著,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是以獲得公共權力為訴求的。這就決定了共青團在這一時期,也同樣是以協助中國共產黨進行革命與獲得政權為自身政治性內涵的最重要內容。而為了獲得政權,就必須有效組織與整合作為革命的重要力量的青年,并以自身信仰共產主義,解放全人類與建立新中國為先進性內涵來吸引與號召青年。
新中國成立后,鞏固和運行公共權力以及有效處理公共事務成為中國共產黨并重的兩個政治建設內容,由此,這兩方面也同樣成為共青團政治性內涵的決定性內容。對于共青團來說,領導與整合青年鞏固黨的領導與政權基礎,推動青年參與以實現公共權力有效運行以及公共事務有效處理,就成為新中國成立后共青團政治性內涵兩方面的主要內容。然而,在不同歷史時期,上述兩方面內容的實現方式也存在著差異。
國家治理現代化與共青團政治性內涵及實現機制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形態發展經歷了三個歷史時期:第一階段是改革開放啟動期,社會整體還是處于計劃經濟時期,政治形態處于復原期;第二階段是改革開放全面推進期,政治形態處于現代政治形態要素生成期,即現代市場、現代國家、現代政黨與現代社會要素逐漸生成與發展;第三階段是全面深化改革期,政治形態處于整體形態發展期,即開始根據公共事務有效處理而來推動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目前正是處于第三階段的開始時期。
在國家治理現代化背景下,群團組織政治性實現方式的發展空間就是在群團組織與政黨、國家、社會和市場之間關系構建上。同樣,共青團政治性實現也是在此空間內展開。
對于共青團與黨組織的關系來說,必須將黨的領導與執政基礎鞏固作為其首要政治任務。同時,還要發揮共青團的助手和后備軍的特殊政治作用,發展與完善共青團作為政黨發展的一種制度性功能內容與實現方式。
對于共青團與國家的關系來說,共青團必須充分表達青年權益與推動青年參與政權建設。另外,在與政府與司法關系方面,共青團也應該通過開展協商民主等,推動青年參與公共事務。
對于共青團與社會關系來說,共青團必須根據青年交往方式與生存形態的變化,通過打造樞紐型組織形態,構建復合型團青關系,從而達到兩方面目的:一是有效聯系青年;二是有效創新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