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君榮
內容摘要:“2015國際貨幣論壇暨《人民幣國際化報告》發布會”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來自全球23個國家和地區的近200位學者參會討論。與會學者認為,中國從制造大國走向貿易大國,產生了人民幣國際結算的需求;當下,中國成為對外資本輸出大國,催生了國際貿易對于人民幣的新需求,人民幣將沿著可結算、可投資、可儲備的歷程,逐步實現國際化,并且對國際金融體系改革產生引領作用。
關鍵詞:人民幣國際化;貨幣體系;中國;貿易;改革;大宗商品;世界經濟;結算;學者;儲備
近年來,隨著中國在全球化進程中的參與度越來越深,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也逐步加快。近日,“2015國際貨幣論壇暨《人民幣國際化報告》發布會”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來自全球23個國家和地區的近200位學者參會討論。與會學者認為,中國從制造大國走向貿易大國,產生了人民幣國際結算的需求;當下,中國成為對外資本輸出大國,催生了國際貿易對于人民幣的新需求,人民幣將沿著可結算、可投資、可儲備的歷程,逐步實現國際化,并且對國際金融體系改革產生引領作用。
配合經濟與金融轉軌節奏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認為,2014年,中國對外投資首次超過了引進外資,成為資本凈輸出國。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正在加快。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中國首席代表阿爾弗雷德·席普克表示,多種指標顯示,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迅速。例如,人民幣作為交換媒介和價值儲藏的使用程度增強,使用人民幣作為儲備資產的國家越來越多。
2014年,人民幣已經超越歐元成為世界第二大貿易融資貨幣。人民幣有望在兩年之內超越日元,成為第四大國際貨幣,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初期目標。
對于如何推動人民幣進一步“走出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譽所長夏斌認為,應秉持三個原則。第一,要維護當前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化趨勢和世界經濟的穩定發展,這是完成人民幣國際化的基礎條件。第二,要看到國際貨幣體系和國際金融秩序的改善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操之過急。第三,要配合經濟與金融轉軌的節奏和步驟,積極應對轉軌所帶來的問題。
上一篇:建設新型智庫 應著力解決三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