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形態問題的處理,既不能用力過猛,也不可掉以輕心,需要有大的政治智慧和傳播技巧
當前中國正處在社會矛盾凸顯期、社會危機多發期,也是意識形態敏感期。如果在意識形態上橫生枝節,就會把社會矛盾升級為政治沖突,將社會危機激化為政治危機。處理當下意識形態問題,對執政黨的挑戰更大、更艱巨。有人認為,對于當前的意識形態之爭,應采取強行干預的措施,強力糾偏。這種思路有點操之過急,會引起更大的麻煩。意識形態問題的處理輕不得,重不得,既不能用力過猛,也不可掉以輕心,需要有大的政治智慧和傳播技巧。
第一,優化主流意識形態的內在邏輯。當下主流意識形態的總體輪廓趨于清晰。這是主流意識形態與時俱進的結果,但其內在邏輯性尚待優化。在完全開放的社會語境下,主流意識形態的提煉應該是打撈中國社會的“疊加共識”。所謂疊加共識,就是說,主流意識形態不是一元價值觀念的單行線,而是最大限度地概括不同意識形態區間的“交集”。當下主流意識形態意在“中國夢”的統攝之下,將國家意識形態、社會意識形態、外來意識形態以及傳統價值觀念整合為一套具有說服力的話語體系,這種整合后的話語邏輯是自洽的、有力的。
第二,注重主流意識形態與社會意識形態的對接。主流意識形態不能停留在上游循環,需要與社會意識形態兼容、接續,不僅需要主流意識形態與社會意識形態價值邏輯的兼容和對話,同時須有傳播的有力助推。主流意識形態與社會意識形態的對接,不能僅滿足于民族主義層面上的局部對接,也不能停留于“反腐”形成的短期共識。兩者的對接,尚有很大的空間亟待開發。只有最大限度地將主流意識形態與社會意識形態的“疊加共識”提煉出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成為中國社會的廣泛共識,才能實現上下對流,避免主流意識形態懸空。
第三,規范網絡空間的意識形態秩序。非主流意識形態的網絡化、無序化生存,不利于網絡意識形態生態的良性發育。在保障多元意識形態表達權利、尊重意識形態生產與傳播規律的前提下,如何合理規范網絡意識形態秩序,成為當下中國面臨的重要課題。在當下非主流意識形態與主流意識形態博弈甚為激烈的語境下,博弈雙方應盡可能祛除傲慢與偏見,少一些任性的自負,多一些理性的對話互動,最大限度地擴大共識。在此基礎上,構建網絡空間意識形態新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