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流非源出:社會民主主義
社會民主主義,是各國社會民主黨、工黨等社會民主主義政黨共同的指導思想。社會民主主義一度是科學社會主義的代名詞,但在后來的發(fā)展中與科學社會主義在一系列原則問題上發(fā)生了分歧,最終分道揚鑣。二戰(zhàn)之后,多國社會民主主義政黨曾經長期執(zhí)政,并在社會民主主義的指導下進行了福利國家的實踐。這些實踐形成了對資本主義的重要改良,大幅提高了本國無產階級的生活水平,也為社會主義提供了經驗和借鑒。基于此,有觀點認為,社會民主主義才是科學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的正統(tǒng),而列寧主義則是非馬克思主義的流派,中國應該走社會民主主義道路。
社會民主主義同科學社會主義發(fā)生原則分歧,始于其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批判和修正,主要集中在兩個問題上:一是用和平選舉代替暴力革命來爭取社會主義,二是要用資產階級民主代替無產階級專政。伯恩施坦在《社會主義的前提和社會民主黨的任務》一書中專辟“馬克思主義和布朗基主義”一節(jié),把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革命的理論說成是“布朗基主義”,認為“在過高估計革命暴力對于現代社會的社會主義改造的創(chuàng)造力這一點上,它(馬克思主義——引者)從來沒有完全擺脫布朗基主義的見解”。[20]81這樣,社會民主主義就從一開始承認暴力革命與和平過渡兩種方式,變?yōu)橹徽J同通過資產階級議會民主道路這一種過渡到社會主義的方式,完全放棄了暴力革命道路。在無產階級專政問題上,社會民主主義批判無產階級專政“今天已經如此過時,以致只有把專政一詞的實際意義去掉并且賦予它隨便什么削弱了的意義,才能使這一詞句與現實相一致”。[20]195這兩個方面的根本差異,使社會民主主義成為一種與科學社會主義有根本分歧的理論。伯恩斯坦就非常明確地表達了這種分歧:“如果我要捍衛(wèi)我的見解,我就必須對他們指出,我認為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學說在哪些點上大體是錯誤的或者自相矛盾的?!盵20]8
通過1951年社會黨國際的法蘭克福代表大會,民主的社會主義或民主社會主義取代了社會的民主主義或社會民主主義,但與科學社會主義已經大異其趣。在指導思想上,民主社會主義不再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而是強調思想多元化;在政治上不再追求無產階級國家,而是資產階級民主;在經濟上不再強調公有制,而是發(fā)展混合經濟。在實踐上,社會民主主義政黨在多國都成功利用資產階級民主取得了執(zhí)政地位,并開始了福利國家的實踐。各社會民主黨執(zhí)政國家的福利政策自然千差萬別,其作用大致可以歸納為一般性地提高社會貧困群體的收入水平,以及特別地解決社會貧困群體所面臨的教育、醫(yī)療等具體困難。這些福利政策的資金來源則依賴于高稅收。1980年代以后,福利國家政策在很多國家面臨越來越大的困境。
1992年社會黨國際第19次代表大會后,民主社會主義更加遠離科學社會主義。這一遠離的直接原因是右翼政治力量通過“歷史終結論”向社會民主主義政黨發(fā)難,宣稱“社會民主主義世紀已經結束”,在政治上試圖邊緣化社會民主黨。在自由主義和保守主義的進攻面前,社會民主主義進一步向右轉:一方面,在名稱上重新用社會民主主義代替了民主社會主義,努力將自己與社會主義區(qū)別開來;另一方面,在理論上完全放棄了對資本主義的制度替代,其重要標志是1995年英國工黨修改了贊成公有制的黨章第4條,用價值追求代替了制度追求。1999年11月,社會黨國際在巴黎召開第21次代表大會,在發(fā)表的宣言中更是直接批判了將社會主義理解為代替資本主義的一種制度的看法,放棄了甚至只是名義上的社會主義目標,實際上認同了新自由主義“歷史終結論”的觀點。
縱觀社會民主主義百余年演變的歷史,認為社會民主主義才是科學社會主義正統(tǒng)的觀點,忽視了社會民主主義與科學社會主義漸行漸遠的基本事實。社會民主主義自身構成了一個思想流派,但它不是科學社會主義的繼承和發(fā)展,彼流非此源之所出。中國要走社會主義道路,不能以社會民主主義作為指導思想。
上一篇:現階段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解析
下一篇:衡量“改革促進派”的幾條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