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原則
習近平同志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2014年在江蘇調研時首次提出了“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戰略目標,全面依法治國是三大戰略舉措之一。把全面依法治國放在“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中來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保障。
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之魂?!皥猿贮h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最根本的是堅持黨的領導。”把黨的領導貫穿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我國憲法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堅持黨的領導,是政治原則,也是法治原則。我國憲法法律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統一,黨領導人民制定和實施憲法法律,黨自身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具有內在的一致性和邏輯上的合理性,兩者是高度統一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也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
堅持人民做主?!拔覈鐣髁x制度保證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主體地位,也保證了人民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的主體地位。”我們堅持法治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社會主義制度保證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主體地位,也保證了人民在全面建設法治中國的主體地位。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區別于資本主義法治的根本所在。我們國家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法治領域改革是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面推進法治建設,人民群眾對問題解決的滿意度和獲得感是評判法治建設成效的標準。
堅持理論指導。建設法治中國必須以符合中國國情和初級階段實際、體現法治基本規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核心要義:一是堅持黨的領導,二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三是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根本制度基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行動指南。這三個方面規定和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制度屬性和前進方向。
上一篇:積極推動“術語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