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共產黨敵后抗戰戰果輝煌
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抗戰,盡管沒有正面戰場那樣的大會戰,但在正面戰場幾乎所有的會戰都以失敗告終的情況下,惟敵后抗戰節節勝利,不僅陷日寇于“每日面對不可測的恐怖”這樣的惶恐不安之中,而且“積小勝為大勝”,有效消滅了敵人有生力量。即使是從日本人的記載中,敵后戰場戰果與正面戰場大會戰相比也毫不遜色。
岡村寧次回憶錄中寫道(第326頁):“共軍的確長于諜報(在其本國以內),而且足智多謀,故經常出現我小部隊被全殲的慘狀?!?/p>
日本史學家、1941年從軍的藤原彰在《中國戰線從軍記》中證實了岡村寧次的說法。在專門回憶了1942年其所在聯隊有一個小隊遭遇八路軍伏擊,全軍覆沒的“事件”后,他隨即寫道:“八路軍的戰術是,如果看到日軍擁有優勢兵力就撤退回避,發現日軍處于劣勢時,就預設埋伏,全殲日本士兵,然后奪走他們的武器裝備。”“像這樣表明八路軍戰術成功,日軍疏忽大意的事例,在冀東地區特別多。中國駐屯步兵第一聯隊也經常有小部隊被八路軍全殲的事例發生。”
《華北治安戰》中還記載有“百團大戰”期間,日軍幾個小部隊被共產黨武裝全殲的案例:
“從9月24日晨,榆社、遼縣之間的各警備隊(獨立步兵第十三大隊)及東潞路的小灘鎮警備隊,同時遭到共軍急襲。這是第一二九師第三八六、第三八五旅所屬的共軍精銳部隊,其兵力約8000人。榆社——遼縣道路上的榆社、常家會、王景村、鋪上、管頭等地的警備隊,雖盡力進行防御戰斗,但終因寡不敵眾,大半遭到全殲,戰死約80人?!保ㄉ暇淼?14頁)
“9月23日夜,各據點同時遭受共軍急襲,各自孤軍奮戰。東圈堡(當時也稱東團堡)及三甲村的守備隊雖奮勇戰斗,但終為玉碎。共軍最后從兩陣地撤退時,在墻上寫下‘該陣地日軍守備隊打的勇敢’等字樣而去?!?上卷第316頁)
關于各方殲敵總數量方面,在拍攝《戰事》過程中,我們特地找日方研究戰史專家證實,所謂“共軍總共斃敵851人”沒有任何根據。相反,任何人僅僅只要根據日本防衛廳現有資料中零散的數字,也會清楚那則謠言是多么荒唐!
需要說明的是,日本防衛廳在編撰系列戰史時,關于戰果部分,是根據戰時日軍各部上報給大本營的記錄整理出來的。但正如日本特務頭子土肥原在回憶錄中所承認的那樣,日軍各部都在夸大己方戰果,抑減中國方面戰果。“大本營發表的統計數字相當可觀,但其中70%是為了夸耀戰果而增加的水分?!保ㄞD引自《華北治安戰》譯序第2頁)
上一篇:紀念二戰歷史是為了開創更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