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李偉:以改革開放創新促經濟結構調整

2015-07-30 11:33 來源:《新經濟導刊》  我有話說
2015-07-30 11:33:06來源:《新經濟導刊》作者:責任編輯:蔣正翔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李偉

  必須把握好轉方式、調結構、穩增長三者之間的關系和平衡,既要在結構調整中實現經濟較快增長,也要在保持經濟平穩增長的條件下實現結構調整。

  經濟結構調整是關系到中國未來相當長時期內發展的重大課題,也是中央高度關注的問題。對于經濟發展階段轉換的中國來說,經濟結構調整是一個長期、緊迫、艱巨而又痛苦的歷史任務。對此,我們絕不能等待觀望,而要認清形勢,把握機遇,主動作為。一方面國內的發展環境和條件已經不能支撐原有的經濟結構,傳統的發展方式必須轉變。另一方面世界各主要經濟體紛紛采取措施,加快自身的結構調整,結構調整已成為全球性趨勢。如果不能在新一輪的全球化競爭中優化我國的經濟結構,實現新常態下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階段的成功轉換,我們“兩個一百年”的目標將很難實現,而且,也難以跨越類似一些拉美國家曾陷入的“中等收入陷阱”。

  當前我國經濟結構失衡的主要表現

  經濟結構失衡是當前經濟下行壓力的主要矛盾。第一,國內結構性矛盾是經濟下行的主導性因素。第二,結構調整是全局性問題。第三,結構調整是長期性問題。

  經濟結構不合理是伴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長期存在的“老大難”問題。早在編制“九五”計劃時,中央就提出我國發展存在“經濟素質不高,經濟效益較差”的問題,指出要“積極推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把提高經濟效益作為經濟工作的中心。”黨的十七大報告也明確指出,“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并提出“要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使“轉變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經濟的結構性矛盾在某些方面可以說有所緩解。

  如從1995年到2014年,萬元GDP的耗能從2.1噸標準煤下降到1.3噸標準煤,下降了40.1%。但從總體上說,當前我國經濟的結構性矛盾還遠未解決,而且在“十二五”期間更為突出。具體地說,主要表現在“五個失衡”。

  一是需求結構失衡。在開放條件下,從需求側看,拉動經濟增長要靠投資、消費和出口這“三駕馬車”。國際經驗表明,三者只有形成一個合理的比例關系,才有助于經濟的持續增長。需求結構如果失衡,即使可以帶來短期的增長,也會損害長期增長的基礎。我國需求結構失衡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內外需關系的失衡。雖然金融危機之后,出口依存度有所下降,但到2014年,這一比率仍在20%以上,比日本高6個百分點左右,比美國高13個百分點左右。這種狀況與我國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和第二經濟大國的地位并不相稱。第二是投資消費關系的失衡。近年來,隨著出口拉動增長效應的遞減,投資和消費對于經濟增長的貢獻都在增大。但是,投資的貢獻增長更多:2007年至2013年,最終消費支出占GDP的比重提高了0.2個百分點,資本形成總額占GDP的比重提高了6.2個百分點。這說明,多年存在的投資和消費的矛盾不僅沒有得到解決,反而還在不斷加劇。

  二是產業結構失衡。從一、二、三次產業的關系來看,我國產業結構的演進方向符合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表現為第一產業的比重一直在下降,第二產業的比重先上升后下降,第三產業的比重一直在上升,并已超過了第二產業比重。2014年,我國一、二、三產業增加值的比例關系是9.2:42.6:48.2,應當說,這一比例關系與我國目前發展所處的階段比較吻合。但我國產業結構方面的矛盾主要存在于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內部。從第二產業內部來看,結構矛盾表現為高耗能高污染等重化工業產能嚴重過剩,制造業大而不強,整體上仍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難以適應國際國內的需求變化;產品質量不高,競爭力不強,缺乏有影響力的品牌和產品,這兩年,國內旅游者在國外大量采購奶粉、電飯鍋甚至馬桶蓋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中國產品的質量和檔次。從第三產業內部來看,結構性矛盾表現為整體競爭力不強,現代服務業發展不充分,對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支撐力不足。我國是貨物貿易順差國,但卻是服務貿易逆差國。2007年到2013年,服務貿易逆差從77億美元擴大到1185億美元。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服務業整體競爭力不強的事實。

  三是經濟部門間收益失衡。這種失衡突出地表現為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收益分配的嚴重不均衡。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石,是社會財富的源泉,也是虛擬經濟的基礎;虛擬經濟反作用于實體經濟,虛擬經濟的適度發展有利于實體經濟的效率提升;但虛擬經濟的過度發展則會制約實體經濟的發展。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能否實現均衡發展,取決于兩者間的分配關系是否合理。對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的人口大國來說,必須走實業發展的道路。近年來,由于企業成本上漲過快、部分市場競爭過度、部分產能過剩、企業債務負擔過重等原因,我國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的利潤率出現了明顯下滑的態勢,不少企業的利潤率低于銀行貸款的利率。與此同時,為實體經濟服務的虛擬經濟卻出現了利潤率過高的局面,進一步壓縮了實體經濟的收益空間。根據2014年上市公司年報,僅16家上市銀行就累計創造凈利潤1.25萬億元,占上市公司總利潤額的半壁江山。按照一年365天計算,16家銀行相當于每天凈賺34億元。根據“財富美國500強”發布的數據,即使在金融業全球領先的美國,金融業利潤的比重也沒有達到1/4。這一數據還只是反映了正規金融的情況。在實業發展越來越難的背景下,我國還出現了民間金融失范的情況,進一步惡化了實體經濟的發展環境。

  四是市場競爭結構失衡。一般認為,壟斷會扭曲市場機制,阻礙效率提高和技術進步。目前,在資源、電信、金融、交通等產業領域也的確存在一些壟斷現象,市場競爭的不公平性影響了行業整體效率的提升。但同時,我國大多數行業占市場競爭主體地位的中小企業發展質量還不高,競爭力還不強;我們的市場還存在低水平競爭、集中度不足的現象,還缺乏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跨國公司。現階段,中國企業無論是在國際市場上還是國內市場上,都面臨著跨國公司的競爭。中國企業的競爭對手是在長期的優勝劣汰中發育成長起來的,其全球資源調動能力、技術和人才儲備、企業管理水平等有明顯優勢。與這些國際巨頭進行競爭,我們還必須有一大批規模大、競爭力強的企業。

  五是經濟增長動力結構失衡。隨著經濟發展階段的躍升,各類要素成本快速上漲,我國在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產業發展上面臨著新興經濟體的激烈競爭,不少低端產業已經轉移到要素成本更低的國家,依靠要素投入驅動的增長模式已難以為繼,新的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驅動的模式還未形成。從科技創新能力來看,雖然我國研發總支出已位居世界第二位,但創新整體能力并不強,很多行業主要還是依靠低水平重復建設和價格戰來爭奪國內外市場。創新能力不足的另外一個顯著表現,就是很多產業發展所需要的核心技術嚴重依賴發達國家。2013年,我國進口集成電路的總價值超過原油,高達2313億美元。創新能力的不足不僅會制約經濟增長,也會阻礙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要看到,結構轉型升級的根本前提和基礎是科技進步,沒有科技進步,結構調整可能只會是一種美好的愿望。

[責任編輯:蔣正翔]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