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經濟學部副主任 劉樹成
中國GDP增長率的波動(1981—2015年)(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網站)
2015年是落實“十二五”規劃的最后一年,是黨中央關于“十三五”規劃建議的編制之年。5月27日,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召開的座談會上強調,“十三五”時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非常重要的時期,要系統謀劃好“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6月16日至18日,習近平同志在貴州調研和召開座談會時指出,要看清形勢、適應趨勢、發揮優勢,善于運用辯證思維謀劃發展。他強調,“十三五”時期是我們確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間節點。要聚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既定目標,著眼于我國未來5年乃至更長遠的發展,既不能脫離實際、提過高的目標和要求,也不能囿于一時困難和問題而縮手縮腳。這些論斷和要求,對于我們探討和分析“十三五”時期宏觀經濟波動態勢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十三五”開局之年面臨的宏觀經濟波動態勢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并不是以近10%的高速直線增長的。從10年左右的中長周期來考察經濟增長率波動,我國經濟增速經歷了3次上升與回落的波動過程(如圖)。第一次上升是1982—1984年,GDP增長率從1981年5.2%的低谷上升到1984年15.2%的高峰,上升了10個百分點;第一次回落是1985—1990年,GDP增長率回落到1990年3.8%的低谷,回落了11.4個百分點,下行調整了6年。第二次上升是1991—1992年,GDP增長率從1990年3.8%的低谷上升到1992年14.2%的高峰,上升了10.4個百分點;第二次回落是1993—1999年,GDP增長率回落到1999年7.6%的低谷,回落了6.6個百分點,下行調整了7年。第三次上升是2000—2007年,GDP增長率從1999年7.6%的低谷上升到2007年14.2%的高峰,上升了6.6個百分點;第三次回落是2008—2015年,GDP增長率回落到2015年7%的低谷,回落了7.2個百分點,下行調整了8年。 “十三五”開局之年即2016年,我國宏觀經濟波動面臨的一個顯著特點是,經濟增速已連續8年處于下行調整中,是改革開放以來3次回落中歷時最長的一次。我國經濟增速在2007年達到14.2%的高峰后,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嚴重沖擊中,2010年經濟增速略有上升(10.4%),但總的看,到2015年已連續8年處于下行調整過程(2015年增速按年初經濟增長預期目標7%計)。我國經濟結束了改革開放30多年來近兩位數的高速增長,進入由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的速度換擋期,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
上一篇:第三期大國關系研究方法講習班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