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擴大就業。互聯網新業態有望成為未來我國解決就業難題的重要產業。一是直接創造新的就業機會,中國就業促進會的研究表明,2013年我國電子商務服務企業直接從業人員約235萬人,間接帶動就業人數超過1680萬人,較2012年分別增長17.5%和12%。二是為弱勢群體創業就業提供前所未有的機會。如在阿里巴巴平臺上,19%的店主在開店前是失業人員,17.8%是大學生,農民占7%,殘疾人達0.9%。在全社會重視和支持青年創新創業的背景下,年輕草根和弱勢群體倚重電商平臺實現就業的情況呈明顯上升趨勢。
使經濟發展更具普惠性和包容性。如在線教育的發展意味著可以通過互聯網,將優質課程資源以極低的成本傳遞給那些原本無法取得這些資源的學習者,隨時隨地獲取優質學習資源成為可能。以“小額、快捷、便利”為主要特征的互聯網金融正在填補著傳統金融覆蓋面的空白,尤其是低成本的移動支付在農村地區扶貧、便民服務方面呈現出巨大的發展空間。
加快發展互聯網新業態亟需解決四大問題
在互聯網新業態領域,我們與先行國家之間還存在明顯差距。在全球競爭日益轉向“產品+技術+服務”的全產業鏈競爭的大背景下,加快發展互聯網新業態提升我國國際競爭力的必然要求。實踐層面看,我國互聯網新業態發展面臨四個亟需解決的問題。
某些領域出現盲目跟風現象。以物聯網和互聯網金融為例。隨著物聯網產業被確定為我國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許多地區將其作為當地的重點產業。但有些地區并沒有因地制宜制定發展規劃,而是盲目建設產業園等項目,出現大量項目空置、無企業進駐等現象。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目前大多數互聯網金融企業都是盲目跟風式模仿,導致同質性競爭嚴重,市場主體“魚龍混雜”,惡意欺詐事件頻發。
創新應用面臨落后管理模式的羈絆。以打車軟件為例:打車軟件、“專車”服務的出現及快速發展,實際上意味著移動互聯網開啟的城市交通變革新時代已來臨,盡管在當前制度體系不完善的情況下會存在隱患,但在巨大的市場需求面前仍將其簡單定性為“黑車”,采取“一刀切”的做法,意味著落后的思維模式和管理手段已經成為信息化條件下跨界創新應用的巨大羈絆。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對物流、支付結算、海關商檢等環節都提出了新需求,但現行的政府服務與監管的方式滯后,使其只能游走在“灰色地帶”,行業發展面臨極大束縛。
法律法規和相應制度建設嚴重滯后。一是已有的法律法規不完全適用于新興領域。如近兩年騰訊與360的訴訟案反映出我國《反壟斷法》在新形勢下面臨的挑戰。二是諸多新興領域出現立法或制度空白。如在線租車市場存在服務質量參差不齊、消費者的權益難以保障的問題,亟需完善相關制度;電子商務領域,網絡售假、網絡欺詐、侵犯用戶隱私等違法違規現象屢見不鮮;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對風險控制與合規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更大挑戰。傳統監管模式遭遇挑戰,而新的管理模式和行業秩序又沒有方向,是導致當前互聯網新業態與監管部門矛盾頻發的核心所在。
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缺口巨大。某些新業態規模的快速擴張使得人才出現行業性數量短缺。在電子商務領域,來自淘寶大學的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僅針對淘寶平臺上的電商企業而言,人才缺口就高達百萬,而整個電商行業未來三年的人才缺口將達到445.7萬。特別是,多數互聯網新業態都具有鮮明的“跨界”特征,對人才的知識結構和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能否培養出符合互聯網新業態發展需求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國能否在這些領域塑造出新的國家競爭優勢。(于鳳霞)
上一篇:以良好家風弘揚核心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