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為民族解放犧牲,為民主進步開路

2015-08-10 09:53 來源:北京日報  我有話說
2015-08-10 09:53:38來源:北京日報作者:責任編輯:田依漪

  因此全面客觀評價國共兩黨的抗日表現,須用兩種維度。哪兩種維度呢?當年進步的中國人其實都知道,抗日戰爭進行的是毛澤東所說的民族、民主兩個革命——“對外推翻帝國主義壓迫的民族革命和對內推翻封建地主壓迫的民主革命”。因此,衡量哪個政黨、哪支軍隊或哪個政治代表人物在抗戰中的貢獻,一方面看其是否積極抗日,另一方面看其是堅持社會改革進步還是維護腐朽的黑暗制度。

  理論周刊:一般認為,共產黨在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主要是基于兩方面:一是敵后戰場的開辟,二是建立并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按照您的看法,“改造社會”是否也應該是中共中流砥柱作用的重要體現?

  徐焰:中國共產黨在抗戰期間同國民黨當局片面抗戰的根本區別,正在于很好地完成了毛澤東說的“抗日戰爭是民族、民主兩個革命”的雙重任務,不僅在敵后打鬼子戰績輝煌,也建立了代表中國光明未來的廣大解放區,這也是中共名副其實成為抗戰的中流砥柱的原因。

  中國要有效抗日,除了大力抗擊民族敵人而不能妥協外,還要對本國社會進行根本改造,其措施就應該是改變代表官僚買辦和封建豪紳的專制體制,實行民主、改善民生。抗戰時期,蔣介石也談“抗戰建國”,提倡強調“禮義廉恥”的“新生活運動”。不過國民黨高層同社會上腐朽的既得利益集團關系緊密,自身權貴家族勢力又在戰時繼續膨脹,未搞任何社會改革,這使國統區的經濟日益惡化,國民黨黨部、官場和軍隊的腐敗更為嚴重,其控制面積至抗戰末期還大為縮小。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根據地在1937年夏天只有不過150萬人口的陜甘寧邊區,至1945年夏天發展為擁有1億人口的19塊解放區,其根本原因就是將民族、民主兩個革命結合在一起,進行了深入的社會改革。這一改革恰恰又代表了實行民主、改善民生的人類進步大潮,因而受到國內進步團體和人士的一致稱贊。

  共產黨由弱變強、迅速成為抗戰中流砥柱的原因

  理論周刊:我們知道,抗戰初始階段,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武裝并不強大。但中共能在短時期內進行有效動員,建立抗日根據地、開辟敵后戰場,最后成為抗戰的中流砥柱。這是怎么做到的?

  徐焰:八路軍、新四軍和敵后解放區能在嚴酷的戰斗條件下得到大發展,從根本上講是人民戰爭的勝利,靠的就是將民族、民主這兩個革命相結合。以游擊戰打日本的同時,中國共產黨人在抗日根據地內建設起一個新民主主義社會,向全國人民展示了社會改革的方向。當年的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全國人口的90%,農村中的貧苦農民又占絕大多數。發動人民抗戰,主要的內容就是動員貧苦農民參軍和支前。如果解決不了他們吃不飽、穿不暖的問題,還要因戰爭增加人力、物力負擔,就不可能得到這一最廣大群體的擁護。當年八路軍、新四軍走到哪里都能發動起群眾,得到老百姓擁護,就在于不是只取之于民,而是造福于民。共產黨的軍隊群眾紀律好,“哪家住八路,灶里有柴燒,缸滿院掃凈”,這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能解決中國農民祖祖輩輩最期盼的土地問題。

  抗戰開始后,國民政府大幅增稅卻仍不減貧農租賦,同時還征走大量壯丁,人民生活更加困苦,逃兵役成為普遍現象。而共產黨建立的根據地內卻出現另一種情形,雖然農民支援戰爭有不小的負擔,卻由于減少了地租,并通過減息擺脫了過去地主的“閻王債”,大多數人反映生活比戰前還改善了一些。當時解放區不抓壯丁而實行自愿參軍,到處是踴躍報名,是一幅“母親叫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場”的動人場面。得人心者得天下,打擊侵略者時也要給群眾以實際利益,這就是抗戰時敵后根據地能開辟和堅持的根本原因。

[責任編輯:田依漪]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