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中國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2015-08-11 08:54 來源:人民日報  我有話說
2015-08-11 08:54:00來源:人民日報作者:責任編輯:李貝

  中國面臨的風險和機遇

  自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呈現高增長、高儲蓄、高投資、高消耗、環境代價高、勞動密集和出口導向等特點,這種增長方式被某些國外學者稱為“不可持續的增長”。新世紀以來,中國人均國民收入快速增長,由2000年的930美元躍升到2014年的7575美元。目前中國已處在中高等收入發展階段,既面臨前所未有的向高收入國家行列躍升的機遇,也面臨落入“中高收入陷阱”的危險。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這是趨勢性而非周期性的,推動經濟高速增長的傳統動力機制正在弱化,經濟增長面臨諸如勞動力成本上升、資源環境瓶頸趨緊、一些領域出現資產泡沫化趨勢、投資效率降低和出口增長受阻等一系列現實約束。特別是面對兩個既成事實:一是由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二是由于人口老齡化,2012年中國適齡勞動人口絕對數量減少345萬,2013年和2014年也連續下降,當然從適齡勞動人口下降到勞動力供給減少一般有幾年的滯后期,但可以預見中國勞動力供給很快會出現負增長。在分析經濟增長的長期趨勢時,可以使用以下公式:一國潛在經濟增速等于勞動生產率增速加上勞動力供給增速。英國《經濟學人》雜志曾做過研究,2001年至2008年,中國的勞動生產率增速達到11.8%,2011年至2014年為7.2%,下降趨勢明顯。由于勞動力供給增速接近于零,7.2%加上0,所以中國潛在經濟增長率降到7%左右。勞動力供給減少、人口老齡化加劇以及勞動生產率增速下降,都是造成經濟增速下滑的重要因素。

  東亞成功跨越“陷阱”的經濟體都是在人口老齡化加速之前邁入高收入行列的。上世紀后半葉,歐洲國家在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上主要采取引進移民、加大國民人力資本投資和提高法定退休年齡等對策。根據中國國情,顯然只有后兩種對策可以借鑒。中國目前的法定退休年齡偏低,通過調整退休制度,可以適當緩解勞動力供給下降的不利局面。中國人力資源的整體素質偏低,勞動力供給結構不合理,導致勞動生產率水平較低、增速下滑。2014年,中國勞動生產率僅相當于美國的20%、韓國的30%。未來10年,中國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高勞動生產率顯得尤為重要。

  關于如何提高勞動生產率,近年來理論界討論很多。大家發現,一國在教育、科技研發、基礎設施等領域的投入是促進創新、提高勞動生產率、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并最終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金鑰匙”。在教育和研發方面的投資將轉化為勞動生產率和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可以為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新動力。包括索洛模型在內的一系列經濟學理論都表明,在一定程度上,技術進步、勞動力質量的提高比增加資本和勞動力供給對經濟增長的意義更為重大。

  目前,中國教育支出僅占GDP的4%,而美國長期穩定在5.5%左右,韓國也超過5%,芬蘭更是高達7%。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勞動力質量的提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人口紅利減少對經濟增長的負面效應。此外,中國應繼續推進教育公平。拉美一些國家由于收入分配極其不平等,導致教育不平等加劇,進而使社會不同收入階層逐漸被固化。這既不利于市場競爭機制的形成,也不利于知識和科技在不同收入階層間的擴散,最終阻礙勞動生產率在全社會范圍的提升。在研發方面,中國政府和企業的研發支出僅占GDP的2%,相比美國的3%、日本的3.4%、韓國的3.36%、芬蘭的3.84%,仍存在較大差距。對中國這樣快速發展的大國來說,通過學習發達國家現有技術所形成的后發優勢是遞減的,經濟發展對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的需求越來越大。中國經濟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強自主創新。應借鑒一些國家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經驗,加大教育和研發投入,提高國民受教育程度和勞動力素質,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進而大幅提高勞動生產率。

[責任編輯:李貝]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