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全面”是對我們黨關于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戰略思想的繼承和發展,統一于實現全面現代化
主持人:如何實現現代化?這是百年來中國人民的夢想和追求,也是中國近現代史的主旋律。實現這個理想,對于我們這樣一個有著獨特悠久文明歷史的民族來說,尤其顯得艱辛而迫切。前面的探討似乎也都將“四個全面”與“現代化”目標聯系在一起,這應怎么理解?
韓慶祥:近代以來我們最重要的歷史使命就是實現現代化和民族復興。總的來說,結構轉型、領域分離、力量轉移、利益博弈、思想多元、整合共識、現代治理、建構秩序和民族復興,就是解讀中國現實邏輯的幾個核心范疇。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從當代中國發展的現實邏輯當中提煉出來的,主要是解決怎樣實現現代化和民族復興問題的。
周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戰略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就要突破或解決一系列深層次的矛盾問題,因此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要求國家治理現代化,這意味著要建立一整套完備的現代國家制度。現代國家制度的本質或根本特征是民主和法治,而法治又是自由、民主、公正等的實現條件和方式,這些價值只有在法治軌道上、以法治方式才能得以充分有效實現。因此,現代國家制度最顯著的標志就是法治。全面從嚴治黨是為了充分發揮黨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領導核心和中流砥柱作用,這個“全面”是實現前三個“全面”的根本保證。因此,“四個全面”統一于全面現代化,統一于在中國創造社會主義現代文明這一發展方向和大趨勢。我們應當從現代文明的高度來理解“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主持人:從國家治理這一新視域來看,我們追求的現代化有什么深意?是否只有“西方化”這一條單行道?
楊金海:這里所講的國家治理“現代化”是指我國治理系統的結構更加合理,功能更加高效。準確地講,是指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科學化、完善化,實現各項治理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并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國家的效能,不斷提高黨的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不能把國家治理“現代化”理解為“西方化”或“美國化”。當然,其他各國好的治理經驗我們可以學習借鑒,但不能照搬西方一些國家的治理模式。
上一篇:在國際比較中堅持和拓展中國道路
下一篇:加強中國學術的國際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