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哲學智慧 助推國家治理
——全國應用哲學研究會2015年學術年會述要
作者: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李永勝
由中國應用哲學研究會、中央黨校、赤峰市委黨校聯合主辦的全國應用哲學2015年年會暨第十八次理論研討會于7月23—25日在內蒙古赤峰市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學者60余人圍繞“國家治理與哲學智慧”這一主題進行了深入交流與討論。
有學者指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治國理政的頂層設計,它是相輔相成、相互支撐、內在統一的整體:統一于“四個偉大”,統一于黨治國理政的偉大實踐,統一于中國與世界的深刻互動。有學者認為“四個全面”與中國夢的邏輯關聯是:“四個全面”是堅持與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的戰略抓手,是引領民族復興的宏大戰略布局,是唯物辯證法系統思維方法的科學運用,它繪就了共筑中國夢的路線圖,“四個全面”與中國夢都是歷史、現實、未來的辯證統一。還有學者指出,“四個全面”作為國家治理的頂層設計,蘊涵著豐富的哲學智慧—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包括人民主體立場、一切從實際出發、矛盾方法、與時俱進方法、群眾路線、調查研究方法等。“四個全面”既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創新實踐智慧,又彰顯出21世紀發展著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新成果,它實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一系列創新。
有學者指出,價值與價值觀是價值論研究中兩個基本而又不同的概念,它們是客觀與主觀的關系,應加以區分。現實中人們往往把價值觀念的沖突誤認為是價值的沖突。普遍價值是存在的,但不存在普遍價值觀念。宣傳工作中常常將核心價值體系與核心價值觀混淆。區分價值與價值觀在學理上是必要的,對國家治理也很有價值。還有學者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要解決社會治理問題。只有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人們生活世界,轉化為人們的信仰和信念,才能使法治社會落地生根,實現社會治理現代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明了國家治理的方向與目標。
有學者指出民生需要是國家治理的價值基礎,國家治理需要解決民生需要與民生條件(包括生產、分配、消費等)的矛盾。另有學者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信仰與馬克思主義信仰有內在關聯,法治信仰是馬克思主義信仰在日常生活領域的具體化形式,它標志著馬克思主義信仰總體化進程的真正開始。有學者從價值、制度、行動三個維度探討了道德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作用。在價值層面,道德是治理理念的確證,具有倫理意義;在制度層面,既作為一種柔性制度發揮作用,又與成文制度或法律互動,進行分析、倫理評判;在行動層面,表現為良善,提供良善的治理主體、價值氛圍與環境。有學者指出,大眾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認同有四個維度:理論認同,科學認同,情感認同,價值認同。
有學者探討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機制,指出在生態文明上升為治國理政之道的條件下,生產、生活、生態共同發展的“三生共贏”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目標與行為準則。有學者指出,社會要和諧,生產、生活、生態三者必須和諧。另有學者指出,生態文明建設除了資本、技術等要素支持外,還需要人們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生活方式的變革,使生態文明自覺地融入生活世界。
與會者認為,國家治理是當前中國社會發展的核心問題,也是應用哲學的生長點。深入挖掘和凝聚哲學智慧,將為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富有遠見卓識的智力支持與理論指導。
有學者指出,國家治理需要哲學智慧,哲學智慧更多地體現為方法指導與價值導航,應深入研究國家治理的方法論。還有學者指出,國家治理有三個層次:統治,治理,服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哲學智慧在國家治理中的體現。科學發展觀提出以人為本,這是國家治理為人民服務的體現,指明了國家治理的方向與路徑。另有學者從哲學視域探討了促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問題,指出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用實踐的、矛盾的、發展的、系統的觀點看待變化發展的中國社會,建立健全科學完善的社會治理體制機制。
有學者指出,既要以哲學立場觀點方法研究國家治理,又要從國家治理實踐的角度分析、提煉、概括哲學問題。哲學與時代的關系既表現為哲學反思時代,又表現為哲學引領時代、引領世界、改變世界。哲學必須扎根時代,反思歷史,正視現實,要有問題意識,善于把握大勢,面向未來。有學者認為,哲學應直面現實,立足于本民族的現實問題深入思考。國家治理的核心問題是主體性問題,為此需要反思誰是主體、何謂主體性、主體性作用如何發揮,并探討和把握國家治理規律等,為國家治理提供智力支持。還有學者認為,國家治理有五個向度:治國,治黨,治軍,治吏,治環境(體制機制),四種治理方式:守業與創制,法治,嚴治,善治,兩個目的:民族復興,人民幸福。另有學者指出,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是黨治國理政的核心理念: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第一原則;黨要服從于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與政府是主人與公仆的關系;黨作為社會組織與政府不同;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既是理想又是現實,必須落實人民的經濟主體、政治主體、文化主體地位。
有學者指出,社會階層分化與沖突是現代化中的必然現象,依法治國是新常態下階層關系和諧發展的根本保證。還有學者指出,研究國家治理應從哲學層面進行前提性反思:反思黨、國家、憲法等多種實體的政治優先性問題,反思西方文化、傳統文化、馬克思主義文化等多種文化的優先性問題。另有學者探討了治國理政的哲學方法——問題導向方法、頂層設計方法、整體推進方法等以及國家治理中的風險—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國際風險及其應對問題。還有學者研究了中國傳統社會中的治國理政思想。與會者認為,對傳統社會治國理政思想的梳理與挖掘,對現實實踐的關照反思,對馬克思主義經典思想的深入研究,能為國家治理提供豐厚的哲學滋養與智慧支持,助推國家治理的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