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五大變量影響世界經濟未來走勢

2015-08-13 09:39 來源:經濟日報  我有話說
2015-08-13 09:39:23來源:經濟日報作者:責任編輯:康慧珍

五大變量影響世界經濟未來走勢

——對話中國世界經濟學會會長張宇燕

  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越來越緊密聯結在一起了。世界經濟的走勢和前景,勢必會對中國經濟的走勢和前景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影響。今年上半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我國積極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實現經濟增長與預期目標相符,主要經濟指標有所回升,結構調整繼續推進,發展活力有所增強。這一成績是在什么樣的國際經濟大環境下取得的?下半年全球經濟又將成色幾何?世界經濟長期增長有哪些主要影響因素?未來需要警惕哪些風險?中國經濟在這一背景下會有什么樣的表現?就此,本報記者專訪了中國世界經濟學會會長、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他對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技術進步、人力資本、市場規模、制度變遷、資源環境約束,五個變量關系密切、各具特點

  記者:不少專家都認為,全球經濟正在進入或已處于“新平庸”狀態。該如何認識這種評價?今年以來乃至今后幾年世界經濟預計有什么樣的表現?

  張宇燕:在中文里,“平庸”總體上是一個負面詞匯。不過用它來描述或概括世界經濟時,我倒更愿意把它看成是一個中性詞。換言之,全球經濟能夠保持長期平庸增長,在我看來大體還是可以接受的,同時也是各種條件使然。2014年全球增長率是3.4%,今年的增長率大致也就是這個水平。對2016年的增長預測雖然高一些,比如3.8%,但這個不高的預測值也經歷了不斷下調的命運。和2008年危機前的5年平均增長5.1%相比,3.4%的確是低了些,但和新世紀初10年或過去20年平均增長率相比,這個數字大致就是平均值。曾經有過的黃金增長期值得憧憬,不過3.5%左右的增長速度恐怕才是世界經濟的常態,而且考慮影響長期增長的諸因素,這個增長速度可能會持續比較長的時間。

  當然,在世界經濟平均增速下,各國各地區以及各國別集團的增長績效、前景又各有起伏漲落。據世經政所研究團隊的分析,2015年全球增長率大致為3.3%,其中發達國家為2.0%至2.4%,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在4.0%至4.4%之間。在發達國家低增長得以穩固的同時,新興市場與發展中經濟體經濟增速將延續2010年以來的持續下滑。這里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主要新興經濟體增速出現明顯分化,其中印度和中國維持中高速增長,而巴西與俄羅斯則恐怕不得不承受經濟萎縮。總之,未來5年世界將徘徊于中低速增長通道之中的判斷大致是成立的。當然,這樣講并不等于說人們可以無所事事。畢竟經濟績效是人類行為的直接結果。

  記者:在考慮短期增長時,我們常提到的是投資、消費、出口以及如何運用宏觀政策促進三者的增長。影響世界經濟長期增長的因素及其變化主要有哪些?

  張宇燕:在考慮長期增長時,人們關注的變量就發生了變化,主要看重的是技術進步、人力資本、市場規模、制度變遷、資源環境約束等。這五個變量之間關系密切同時又各具特點。勞動力供給在技術不變的情況下是經濟增長的基本來源;人力資本的提升又是技術進步的源泉;技術進步既是經濟增長的直接推動力,也是產業升級和制度變遷的重要誘因;制度變遷一方面通過改進現行激勵機制為技術進步提供有效動力,另一方面通過維持自身穩定性和適應性來降低交易成本、擴大市場規模并收獲更多貿易收益;市場規模的拓展勢必深化分工與專業化并進而鼓勵技術與制度創新,其結果便是產業結構提升;而上述整個互為因果鏈的良好運轉,受制于一國或全球的資源與環境的承載能力。

  經濟長期增長的關鍵驅動力就是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而導致生產率提高的直接原因之一便是技術進步。經驗顯示,重大科技發明出現后對經濟增長產生深遠且持久的影響,通常要經過三四十年。即使把3D、生物制藥、智能機器人和大數據視為重大科技進步,根據歷史經驗,人類要普遍享受它們帶來的果實還要等相當長的時間。目前全球勞動生產率提升速度令人擔憂,從1999年到2006年全球的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2.6%,2014年僅增長2.1%。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率常被視為科技進步的指標,但全球TFP增長率過去幾年的表現幾乎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當然,沒有技術創新并不意味著人類無法從技術進步中受益。技術從高端國向低端國、從高端區向低端區擴散或溢出,一樣能夠導致經濟增長。如果說重大技術發明的路徑難以準確預知,那么我們至少可以在促進技術這一生產要素的流動方面有所作為。考慮到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存在的技術差距,“得自技術擴散的收益”空間仍舊是巨大的。在此過程中,政府和社會在擴大和優化研發投入、改良與創新相關體制機制等方面可以大顯身手。

  與經濟長期增長直接相關的另一因素是勞動投入的增長與勞動力的質量。最近世界人口的年齡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國已經開始進入了老齡化社會,60歲以上人口占了總人口的15%,而按照聯合國的定義超過10%就是老齡化;日本65歲以上的人口占到了25%;歐洲的情況比日本好不了多少。美國50歲以上人群占到整個人口的三分之一,每天有1萬人加入領取退休金的隊伍;俄羅斯的勞動力供給情況更不樂觀,有人講俄羅斯未來發展人口是大問題。人口老齡化或適齡勞動力供給的減少,將是影響一些主要經濟體潛在增長率的一個重要因素。當然,人口老齡化或勞動力供給增速下降或絕對減少帶來的負面影響,可以通過勞動力質量的提升加以抵消。這就涉及與教育密切相關的人力資本積累等問題。人力資本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人的受教育程度或年限。從國際角度看,人口多寡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市場規模大小和國際經濟規則制定能力兩個方面。人口眾多與市場規模巨大勢必會增強一國的國際談判能力。

[責任編輯:康慧珍]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