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求解“一事一議”的實踐困境

2015-08-13 10:20 來源:學習時報  我有話說
2015-08-13 10:20:49來源:學習時報作者:責任編輯:田依漪

  作者:狄金華

  為了鼓勵老百姓通過“一事一議”來自主完成公益性事業建設與公共物品供給,2008年2月1日,國務院農村綜合改革工作小組、財政部、農業部聯合下發了《關于開展村級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工作的通知》。《通知》規定,通過“一事一議”完成的公益性事業建設和公共物品供給,待相關部門驗收合格后,政府將補助其一半的費用。筆者在江漢平原一農業型鄉鎮調研時,經管站的站長介紹說,自從稅費改革之后,全鎮19個行政村沒有一例成功實施“一事一議”的案例。在全國范圍內,絕大多數的農村都面臨著類似的困境。這項旨在以“一事一議”籌資籌勞解決農村公共產品不足問題的制度設計為何在實踐中面臨如此尷尬的局面,確實是值得反思的事情。反思“一事一議”制度在實踐中所陷入的困境,需要厘清其實踐的社會基礎,弄清楚在當下的村莊社會之中“一事一議”究竟面臨著何種困難,其在何種環節中呈現了偏差。

  執行單位是“群體”還是“集體”

  “一事一議”的基礎是“誰受益誰負擔”,由受益者來負擔工程建設的費用。“一事一議”的政策要求受益的群眾至少要達到一個組,而基層政府為了便于考核與管理,其傾向于在全村的范圍內進行“一事一議”,即只有全組或村人數的2/3同意時,“一事一議”的事項才能夠通過執行。而事實上,在村組合并之后,現在的一個小組包含著原來的幾個自然組,一個行政村甚至是合并前的幾個行政村,這樣在一個范圍變大了的“半熟人”的小組或村莊中,由于彼此熟識程度不高,合作商談的成本也大大增加。另外,由于合并之后,商議人群的增加,利益的分布也常常存在不均,例如修一條灌溉水渠能夠保障這個自然小組成員的稻田用水,但無法保障另外一個自然小組的用水,這一議案則極有可能無法通過小組的評議。而受益的部分農戶全部同意出資修建,而其他不受益的農戶不同意,這充其量也只能是受益群體自籌資金,自發解決問題,不構成“一事一議”,也無法獲取政策性資金的支持。

  這直接涉及“一事一議”執行單位問題的探討,即“一事一議”中“誰受益誰負擔”的單位究竟應該是“群體”還是“集體”,究竟應該是實際享受建設設施的利益群體,還是由地域和行政區劃所構成的集體(小組或行政村)。筆者認為,“一事一議”的執行單位應該是群體,即有共同利益訴求的群眾通過共同協商、評議,共同出資、出力,共同享有。這樣一方面有共同利益訴求的人容易形成合作的意愿,達成合作行為,也容易降低合作的成本。同時,“群體”的邊界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在某一件事情上可以是幾戶、十余戶,而在某些事情上則可能是全村村民,這依據“一事一議”事項所涉及的農戶范圍而定。當“一事一議”的利益群體與事項關聯度增高時,才有助于“一事一議”實踐的推進。

  資金分擔單位是“人頭”還是“地塊”

  “一事一議”的政策文件規定人均籌資不得超過15元的上限,國家的這種強調是以硬性的標準約束“一事一議”的收費不得使其成為農民新的負擔,這也是防止農民負擔反彈的重要舉措。這種執行方式雖然有利于政府部門進行考核,但這種按照“人頭”出資、依照“人頭”進行考核衡量的方式在農村實踐中卻面臨著困境。狄金華

  以“人頭”為核算的方式是以村莊或社區的戶籍人口為基礎進行的籌資,但當前人口廣泛流動的情況下,其操作存在很大的困難。一方面,許多農民已舉家外出打工常年不在家,這些人不僅無法參加評議,收取其費用也是件困難的事情;另一方面,有部分村民已將住處搬出村莊(社區),將房屋也出售給他人,但只要其戶口沒有遷出村莊(社區),其就屬于政策規定的“一事一議”事項的協商人群。如此,流動人口對“一事一議”的人口核算機制產生著極大的沖擊。

[責任編輯:田依漪]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