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海圖書館副館長、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陳超
【核心觀點】開放和開源的創新大趨勢的本質是:在全球獲取信息、技術、人才、資金等各類創新資源的障礙大大減少,創新資源的進一步釋放極大地推動了社會大眾創新與創業氛圍的形成
當今中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最高頻的詞組之一,李克強總理被認定為全世界首個專門走進創客空間的政府首腦。有海外媒體驚嘆,中國政府對“創新”的擁抱方式已經走在國際前沿。其實,放眼世界和縱觀歷史,中國吹響“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號角乃規律使然、大勢所趨。
“大眾創業”是經濟發展規律的必然要求
“大眾創業”是為了筑牢一個國家經濟和創新的“塔基”。任何一個強國的產業經濟就像金字塔,塔尖上就是比爾·蓋茨和微軟、喬布斯和蘋果、馬云和阿里,而真正的關鍵是這個金字塔的塔基——無數的中小微企業,沒有塔基又何來塔尖?人們總是問“我國如何能培養出喬布斯”,其實喬布斯不是培養出來的,而是通過市場競爭從塔基走上塔尖的。中小微企業萬涓成海,充滿活力,是各國經濟的基本細胞,是創造就業機會的主體。許多國家都積極幫扶小微企業發展,不少做法和經驗值得借鑒。根據英國官方數據,微型企業占英國全國企業數量的95%左右,小微企業提供了私營部門將近三分之一的就業崗位。英國首相卡梅倫的企業顧問戴維·楊說:“即使只有一半的微型企業增加雇傭人數的話,英國的失業率都將降為零?!睘榱朔龀中∥⑵髽I發展,英國政府2011年出臺了《經濟增長計劃》方案。即使是世人公認的當今世界創新最強國美國也在擔憂其“創業率”(新創企業占所有企業的比重)的大幅下降。今年1月的美國《外交》雜志披露,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數據,1978年美國新創企業(指成立時間不到一年的公司)的比重將近15%,2011年這一比例滑落到了8%,并且企業關門的數量30年來第一次大于開張的數量?!锻饨弧冯s志明確指出,如果美國無法扭轉創業率下滑的頹勢,那么它作為世界創新中心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為此,美國總統奧巴馬已于2012年4月5日簽署了提振創業企業法案,此法案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鼓勵新創企業通過股票首次公開發行的方式在美國資本市場籌資。
清華大學中國創業研究中心2013年初發布的《中國創業觀察報告》顯示,在參與全球創業觀察的6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我國的創業排名已從2002年的11名提升到第2名,中國已成為全球創業活動最活躍的地方之一,但創業企業的國際化程度不高,創業活動總體質量不高。
中小微企業在為國民經濟貢獻產值、吸納就業、拉動需求、增加出口方面功不可沒。鼓勵“大眾創業”,就是要確保形成我國中小微企業遍地開花、蓬勃發展的可持續常態,從而形成一股自下而上的內生動力,促進整體經濟穩定增長和推動民生改善。
“萬眾創新”是創新大趨勢的必然要求
李克強總理日前在國家科技戰略座談會上指出,要看到大發展大趨勢,不能再搞封閉分割,而要充分利用眾人智慧。他強調,創新科技科研協同機制,構建“匯眾智搞創新”的模式。
全球科技創新正呈現出新的發展態勢和特征??萍紕撔禄顒硬粩嗤黄频赜?、組織、技術的界限,演化為創新體系的競爭,創新戰略競爭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因此首先要全面科學理解“創新”的本質內涵:其一,科學意義上的創新,就是發現,發現新的規律和知識,科學研究、基礎研究的基本主體是科學家;其二,技術意義上的創新,就是發明,發明新的產品、工具、材料、配方等,應用研究的基本主體是工程師;其三,經濟學意義上的創新,就是變革,變革生產函數,即調整現有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組合,對它們進行各種方式的重組和再造,使資源配置的效率不斷得到提升和優化,其基本主體是企業家??梢姡幢銖睦碚搩群戏治?,創新也是要求多元主體參與的,這就是“萬眾創新”的理論依據之一。
其次,世界科技創新正呈現出開放創新、開源創新的大趨勢和新特征,為“萬眾創新”創造了必然性和可能性。開放創新是面向知識社會的下一代創新的重要特征?,F代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推動了創新的民主化,使得創新活動的傳統邊界逐漸消融,知識社會環境下的下一代創新,即所謂的創新2.0形態逐步顯現,創新不再僅僅是科技研發人員的事情,而演變為更廣泛的多主體參與。開放創新強調多主體的參與、外部知識資源對于創新過程的重要性,并要求從內部和外部兩個渠道加快技術研發和商業化速度,越來越多的國內外領先企業都在建構自己的開放創新體系。開源創新趨勢正在不斷擴展延伸,從開源軟件到開源硬件,從信息技術產業到汽車等諸多傳統產業,“去專利化”的開源創新模式正在催生全新的商業模式和產業生態體系。開放和開源的創新大趨勢的本質是:在全球獲取信息、技術、人才、資金等各類創新資源的障礙大大減少,創新資源的進一步釋放極大地推動了社會大眾創新與創業氛圍的形成。
“大智興邦,不過集眾思”。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我們描繪一幅充滿希望和信心的圖景——中國有約9億勞動力,其中有數以億計的各類專業人才,把蘊藏在他們身上的創業和創新潛能充分激發出來,將為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打造不熄引擎。
上一篇:“四個全面”的重大理論和實踐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