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把機遇和挑戰搞明白

2015-08-17 10:18 來源:學習時報  我有話說
2015-08-17 10:18:11來源:學習時報作者:責任編輯:田依漪

  作者:楊英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十三五”時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非常重要的時期,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明大勢、看大局,深刻把握國際國內發展基本走勢,把我們所處的國內外發展環境和條件分析透,把我們前進的方向和目標理清楚,把我們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搞明白,堅持立足優勢、趨利避害、積極作為,系統謀劃好“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步入“十三五”時期的歷史關口,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國發展既面臨大有作為的重大戰略機遇期,也面臨諸多矛盾相互疊加的嚴峻挑戰,亟需把我們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搞明白。

  當下來看,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資源環境約束、產能過剩突出、就業壓力持續、發展方式轉型、產業結構調整、創新能力不足、體制機制變遷的諸多挑戰,而世界經濟增長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進一步凸顯了這種挑戰的嚴峻性。

  機遇在哪里?機遇就在應對挑戰的過程之中。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發展實績,就是在應對挑戰、戰勝困難并朝著現代化目標不斷前進的過程中逐步實現的。

  綜觀世界發達國家的現代化進程,有一個共同的現象:庫茲涅茨效應。所謂“庫茲涅茨效應”,是指現代化過程中農業部門在產值和就業比重中的長期下降趨勢。庫茲涅茨的研究表明,法國用了70年時間(1880—1950年)才使農業就業比重下降了19個百分點(從52%到33%),德國用51年(1882—1933年)下降了13個百分點(從42%到29%),美國用40年(1870—1910年)下降了19個百分點(從50%到31%)。中國的數據顯示,沿海地區僅用了20年(1990—2010年)就下降了27個百分點(從50%到23%),內陸省份也下降了25個百分點(從68%到43%)。

  從上比較可以看出,中國的現代化必然是一個趕超型的時空壓縮歷程。我們用三十多年的時間持續追趕甚至一定程度上實現發達國家上百年的現代化績效,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在所難免。關鍵是要看到我們的發展還有很大的余地,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空間大的基本特質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

  舉例來說,內陸省份如果能將農業就業比重降至目前沿海發達地區水平,所產生的經濟發展動力就足以將內地經濟再維持十五到二十年的高速增長,并借此支撐沿海地區經濟結構的成功轉型和跨越升級進而反哺引領內陸省份產業持續升級轉型。中國廣闊的空間地域及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平衡所產生的生產力“壓差”,會促使人才流、商品流、資金流、信息流的自然遷移,遷移過程中的新需求、新供給所生成的新業態、新模式,其本身就是發展的重要動力源,而不僅僅是面臨的問題。如何開發這樣的余地和空間,如何將類似的經濟發展動力“變現”,如何不再抱著金飯碗討飯,這是考驗我們各級領導干部謀事創業能力的大課題。

  需要指出的是,對于經濟新常態下出現的一些新情況,我們要正確看待,不能一概而論地認為只是問題、挑戰,而看不到其中蘊含的希望和機遇。比如,我們看一個地方發展的活力和潛力,GDP、財政收入等指標當然重要,但有一個更簡單更準確且不易于造假的指標,那就是外來人口數量。外來人口增加,預示著當地發展現狀及潛力可觀;如果出現人口自然外流甚至絕對量下降,完全可以斷定當地經濟前景不容樂觀。一旦出現這種情況,也大可不必驚慌失措亂了陣腳。須知市場經濟下生產資源的自發流動如大自然中的河水一樣,由高到低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當然,重新打造當地政策洼地也好、成本洼地也好、創新洼地也好,以吸引勞動、資本等資源的匯聚,都需要時間,需要經濟結構的轉型調整,絕非一朝一夕之功。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須仔細斟酌本地區發展比較優勢,縱使沒有資源、人力和資金優勢,也不可怕,只要有政府的服務優勢,通過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創造比較優勢,資源、人力、資金自然如水之就低,源源而來。

  “三嚴三實”之要求概而言之,就是促使各級領導干部努力練好為官干事的基本功,下真功夫苦功夫做實事,把注意力放在認真培育市場、優化環境、服務市場主體上。要知道,真正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增長動力只能生發于市場、來源于市場,做好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關系這篇大文章,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不動搖,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則機遇就在其中。

[責任編輯:田依漪]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