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體育總局官網截屏
新華網北京8月17日體育專電(記者王浩明、汪涌、何軍)《中國足球協會調整改革方案》17日發布,作為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的關鍵,足協改革方案以《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為依據,從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機構設置、人事、財務、外事、治理制度等諸多方面,制定了中國足協調整和改革的框架。
《方案》的發布是中國足協在去行政化道路上邁出的重要一步,但足協改革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改革并沒有制定具體的時間表。新華社記者從中選取了10個關鍵詞及對應的方案原文,希望能幫助大家更好理解足協改革方案。
1、破立結合
破立結合,以立促破。深化改革,要先立后破或以立促破,破立結合,防止前后脫節,形成政策真空;充分調動政策資源,為改革保駕護航。對于改革中的重點和難點,要創新求變,特事特辦,試點先行,逐步完善。深入研究和處理好改革過程中的政策過渡和銜接。
2、分步推進
統籌設計,分步推進。體制改革是系統工程,需要理清改革中各類政策要素之間的邏輯關系,避免單兵突進。要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實施方案,有秩序、有步驟持續推動。高度重視足球改革和中國足協改革在體育改革中“突破口”、“試驗田”的定位和意義,以點帶面,引領推進,最終實現中國足協改革與體育社會組織改革的銜接和統一。
3、脫鉤與五個自主權
中國足協與體育總局脫鉤。按照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原則,實現中國足協與體育總局脫鉤,中國足協依法獨立運行,在內部機構設置、工作計劃制定、財務和薪酬管理、人事管理、國際專業交流等方面擁有自主權。
4、撤銷足球中心
實現國家體育總局足球運動管理中心由事業單位向社團常設辦事機構(協會秘書處)的轉變,改變中國足協與足球中心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的組織架構。轉變完成后,適時撤銷足球中心并按規定核銷相關事業編制。
5、社團法人
中國足協是具有公益性和廣泛代表性、專業性、權威性的全國足球運動領域的社團法人,是管理足球項目普及與提高工作的全國性自律機構,是代表中國參加國際足球組織的唯一合法機構,是承擔社會公共管理職能的社團組織,主要負責團結聯系全國足球力量,推廣足球運動,培養足球人才,制定行業標準,發展完善足球競賽體系,建設管理國家足球隊,代表國家參加各類國際足球賽事。
中國足協與體育總局脫鉤改革完成后,體育總局不再具體參與足球業務工作。
6、人事
改革完善中國足協人事管理制度。足球中心領導班子成員作為國務院體育行政部門代表進入中國足協工作,免去事業單位職務;足球中心在編在崗人員,可根據個人意愿一次性選擇去留;中國足協與現聘用人員所簽合同繼續履行。
與體育總局脫鉤改革完成后,中國足協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與工作人員簽訂勞動合同,能上能下,能進能出,同工同酬,公平競爭,統一考核。
中國足協具有用人自主權,自行確定內部機構設置,人員崗位設置、薪酬管理、績效考核和用人制度方案。
7、財務
在明晰產權歸屬的基礎上,相關國有資產可無償提供給中國足協使用。中國足協要加大市場開發力度,做好足球運動無形資產開發和保護工作,不斷增加無形資產開發收益,逐步提高市場開發收入在協會總收入中的比例。
與體育總局脫鉤改革完成后,中國足協不再作為中央預算單位,執行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實行財務公開,上一年度財務報告與下一年度財務計劃和預算須向協會會員大會報告、接受審議。由獨立的審計機構負責對協會定期進行財務審計,審計結果接受會員大會及社會監督。
8、外事
與體育總局脫鉤改革完成后,由外交部商體育總局研究辦理授予中國足協出訪來訪外事審批權事宜,中國足協開展對外交流合作享有一定的自主權。
9、治理制度
完善《中國足球協會章程》。完善會員結構,優化地方足球協會的層級結構。優化執委會結構,減少政府體育行政部門代表,增加職業聯賽組織代表,經濟界或法律界的社會人士代表,為在地方足協任職的地方體育行政部門代表不再擔任中國足協執委。健全專項委員會和中國足協內部管理機制。
10、黨的領導
中國足協成立黨委,由體育總局黨組領導。中國足協黨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履行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
加強黨風廉政建設,中國足協成立紀委,履行監督責任,充分發揮監督、執紀、問責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