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國家行政學院 宋世明
【學者論壇】如何將事中事后監管做到位?落實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落實部門市場監管責任和屬地政府責任、創新監管方式是三條最主要的路徑選擇。借助風險管理監管、運用強制性標準守住監管底線、運用大數據進行監管、信用監管、改進市場監管執法,是創新政府事中事后監管方式的五大基本選擇。
從習慣于事前行政審批到習慣于事中事后監管,對中國政府來說是一場新的革命。事前審批屬于事前監管,以行政許可為主,嚴把準入關口。事中監管,以風險管理為主,主要確保市場主體持續符合準入條件,依法合規經營,重點在于狀態維持與過程監控。事后監管,以稽查執法、依法懲戒為主,輕則糾正市場主體行為,重則清除不合格的市場主體,維護正常市場秩序,促進公平市場競爭。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廣隨機抽查規范事中事后監管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推廣隨機抽查監管,在中國對監管機制改革探索中,是一顆“啟明星”。推廣隨機抽查這一國際通行的微觀監管機制,對規范政府監管方式是一個明確信號,具有“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和示范引導的普遍價值。
推廣隨機抽查、規范事中事后監管的背景
(一)放管結合已經進入承前啟后的關鍵環節
2013年以來的簡政放權實踐,對完善事中事后監管提出了內在需求。當前,政府事中事后監管能力已經成為制約簡政放權改革能否繼續深化的制約條件。簡而言之,簡政放權與事中事后監管是10:0的關系,簡政放權做了10件事,若事中事后監管出了問題,那么前面10件事的社會效果等于0。簡政放權實踐到目前已經解題,正處在繼續破解難題之中,事中事后監管基本上處于只是開題的階段。完善事中事后監管,提升監管能力,時不我待。
?。ǘ﹦撔卤O管方式是提高監管能力的“牛鼻子”
如何將事中事后監管做到位?落實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落實部門市場監管責任和屬地政府責任、創新監管方式是三條最主要的路徑選擇。這其中,創新監管方式,解決政府事中事后監管的“抓手”,以科學、規范的常態監管,代替對運動式監管的過度依賴,是提高各級政府市場監管能力的“牛鼻子”。借助風險管理監管、運用強制性標準守住監管底線、運用大數據進行監管、信用監管、改進市場監管執法,是創新政府事中事后監管方式的五大基本選擇。
市場監管執法,是市場監管體系的基礎,是監管者作用于市場主體的顯性行為,是終止市場主體違法行為的最后手段,也是社會感知執法形象好壞、政府公信力高低的重要方面。改進市場監管執法,提高事后懲戒的威懾力,是當前各級政府最普遍、最基本、最常用的選擇。改進檢查機制,是改進市場監管執法的重要方面。如果依然沿用傳統的普查方法,已經解決不了有限的監管資源與相對無限的監管對象之間的矛盾,充分運用抽查已經是大勢所趨。隨機抽查,既是國際市場監管通行做法,也是我國海關系統從事海關監管的成功經驗。推廣隨機抽查,已經適得其時。
?。ㄈ┮詢灮罩男斜O管執法之權
作為事前監管的行政審批,可以窒息市場活力;作為事中事后監管的市場監管執法,同樣可以把企業管死。部分部門與公務員對審批迷戀、對監管迷茫,很大一個原因是對行政審批過于熟悉,對事中事后監管還比較陌生。行政審批是行政權力,事中事后監管依然是行政權力,行政權力的性質與能量并沒有變,若不以服務之心行監管之權,市場主體面臨“剛脫狼穴,又入虎口”的潛在危險。只有徹底解決檢查任性、執法擾民、執法不公、執法不嚴等監管執法問題,才能切實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上一篇:加強思想建設凝聚偉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