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一帶一路”構想引起了國內和相關國家、地區乃至全世界的高度關注和強烈共鳴。之所以產生如此巨大的效果,就在于這一宏偉構想有著極其深遠的意義,蘊藏了無限的機遇。作為金融中心、貿易中心和航運樞紐的香港,在國家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中可以發揮獨特優勢,并由此獲得更大的發展機遇。
為第三次經濟轉型提供動力
中山大學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 毛艷華
“一帶一路”建設將為香港成功實現第三次經濟轉型提供巨大動力。內地改革開放后,香港經濟由制造業為主轉變為以服務業為主,在貿易形態上則由本港產品出口為主轉變為轉口貿易為主。但是,隨著內地沿海港口設施的改善和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香港轉口貿易所依賴的傳統要素優勢,諸如現代化的港口設施、自由港的便利清關、優越的地理位置等優勢被不斷弱化,離岸貿易逐漸成為主要的貿易形態。
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發布的數據,自2006年,香港每年的離岸貿易貨值都高于轉口貨值,從2002年至2011年的10年間,離岸貿易貨值增加超過200%,遠高于同期香港轉口貨值130%的增幅。在離岸貿易模式下,貿易中間商扮演著供應鏈管理、整合和優化的角色,從而又促進了與貿易有關的服務外包和集成,推動香港服務業向高端和高增值環節轉變。“一帶一路”建設能夠大大地拓展香港離岸貿易相關服務的市場空間,解決香港高端服務業發展的市場瓶頸,為香港金融服務、貿易服務和專業服務等支柱產業向高增值環節的轉型升級提供機遇,進而推動香港從傳統國際貿易中心向現代國際貿易中心的轉型。因此,“一帶一路”建設與香港經濟發展的長遠戰略目標一致,有利于香港加快發展成為亞洲乃至全球價值鏈管理樞紐,助推香港經濟實現第三次轉型。
另一方面,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好香港優勢將服務祖國內地新一輪對外開放戰略,加快培育對外經濟貿易合作競爭新優勢。長期以來,香港在祖國內地的改革開放進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發揮著貿易與投資的紐帶作用。經歷改革開放30余年的高速增長后,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國內外經濟條件與發展環境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盡管廣州、深圳以及更多內地城市的經濟總量正在趕超香港,但香港在國家發展全局中的特殊地位、對國家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特殊作用,仍將是內地任何一個城市都無法取代的。這首先是因為在“一國兩制”下香港將長期實行與內地不同的社會制度,包括經濟政策和制度的差異性將長期存在。二是香港的國際金融、貿易、航運等中心地位是長期形成的,也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這些因素仍在起作用。三是香港在營商環境方面仍具有許多優勢,包括法治成熟、經濟高度自由開放、基礎設施完善、金融體系穩健、專業服務發達、政府廉潔高效、社會管理先進、低稅制等。四是國際化程度高,跨國公司總部云集,國際商業網絡發達,語言交流上也有優勢。
強化金融功能
暨南大學港澳經濟研究所教授 陳章喜
改革開放以來,香港一直是亞洲最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之一,圍繞這一功能,香港逐步構建了完善的金融體系,專業化的金融分工,透明、標準化的金融產品,齊備的金融基礎設施,形成了強大的金融信息聚集、金融研發能力和金融人才培養體系。
上一篇:防治農業面源 污染需精確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