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山東根據地如何打贏“財經戰爭”

2015-08-27 08:41 來源:大眾日報  我有話說
2015-08-27 08:41:20來源:大眾日報作者:責任編輯:康慧珍

  作者:山東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山東省歷史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劉大可

  山東抗日根據地是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五大戰略區之一,在中國革命戰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樞紐地位??箲鸾Y束時,山東根據地中共黨員人數由抗戰初期的不足2000人發展到20萬人,占全國黨員總數的五分之一。山東根據地擁有正規部隊27萬余人,地方武裝和民兵近200萬人,作戰2萬6千多次,殲滅日偽軍53萬余人,解放了80多個城鎮,成立了由共產黨領導的山東省政府。作為華北敵后戰略基點的山東根據地,能夠持續不斷地堅持8年抗戰,并對全民族抗戰的最后勝利作出重大貢獻,財政經濟工作的開展及其日趨壯大和穩固的經濟基礎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

  財經工作與抗戰中心任務緊密結合,是根據地能夠長期存在并持續壯大的物質基礎

  山東抗日斗爭發展的第一階段是1937年10月至1940年7月根據地建立時期,中共所領導的抗日武裝力量的中心任務是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動員各階層民眾,建立武裝,分區域開展敵后游擊戰爭,建立并擴大活動基地,打開在山東堅持長期抗戰的局面。財政經濟工作亦由此展開。山東八路軍部隊和黨政群團一方面著眼于解決機關、部隊的供給,一方面著眼于動員群眾,減輕群眾負擔,初步建立了財糧機構,實行廢除苛雜,以臨時募捐攤派、“打資敵”為主要方式的征集制度,并開始組織貿易、進行生產,基本保證了黨政機關和抗日軍隊的物資供給,使中共領導的抗日武裝在山東站住了腳跟。

  第二階段是1940年8月至1943年8月根據地堅持時期,中心任務是不斷明確和堅持統一戰線中獨立自主原則,在敵我友三角斗爭環境下取得優勢,克服日偽軍“掃蕩”和頑固派摩擦帶來的困難,積蓄力量,熬過時間,保持并進而擴大根據地區域。為此,要求財經工作能夠更大規模地展開,以便打破日偽的經濟封鎖和“以戰養戰”的計謀,為堅持和鞏固抗日根據地創造物質基礎。自1940年省戰工會成立后,以健全機構、完善制度、實行統收統支、進一步減輕群眾負擔為中心,展開了制度化、正規化的財經工作,逐步完善各級財糧機構和征收公糧田賦制度,建立財政收支、預決算制度,擴大“北海銀行”分支機構,開展“排法(幣)禁偽(鈔)”貨幣斗爭和貿易斗爭,初步進行了“減租減息”運動,恢復發展各項手工業,獎勵糧食生產和副業生產,支援中央和加強各根據地間經濟聯系,壯大在殘酷環境下的經濟基礎。

  第三階段是1943年9月至1945年8月根據地鞏固和大發展時期,中心任務是以我為主,靈活機動地開展反“掃蕩”、反“蠶食”斗爭,進一步確立優勢,不失時機地向日偽軍展開主動進攻,縮小敵占區,擴大解放區,爭取抗戰的最后勝利。這一階段財政經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為全面反攻創造了雄厚的物質基礎。調整和完善合理的財稅征收制度,進一步實行統一收支及嚴格預決算制度,爭取收支平衡,并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不斷開拓財源,以保證軍需民用的供給;對敵貨幣斗爭取得勝利,統一的貨幣市場形成;工商管理和貿易斗爭成效顯現,根據地市場聯系加強,工商稅收占比大幅度提高;“減租減息”運動在山東各戰略區廣泛深入展開,廣大農民負擔減輕,勞動生產積極性提高;黨政軍民大生產運動不斷深入,“精兵簡政”、生產節約、“公營工業”和生產合作社蓬勃興起,有效供給使根據地生存發展條件大為改善,有力地保證了軍事斗爭的勝利。

  根據地成立北海銀行、發行北海幣,并打贏了同法幣、偽幣之間的“貨幣戰爭”

  山東抗日根據地對敵斗爭是在敵占城鎮和交通線、我占廣大農村的環境下展開的。

  抗戰初期,中共領導的抗日武裝起義所建立的隊伍,依據募捐籌款、沒收漢奸財產等形式解決給養,走到哪里解決到哪里。待抗日武裝隊伍不斷增加、活動區域有所固定后,便需改進形式擴大范圍。1938年12月,八路軍山東縱隊成立,負責部隊財政工作的供給部下設有糧秣科、會計科和軍需科。同時,中共山東分局設立財政經濟委員會,負責制定財經工作的方針、政策,以及適時提出工作方法、步驟。隨著機關部隊人員逐步增多,自籌自用、就地解決的辦法已不適用,便采用成立募集隊分散至各地進行籌糧募捐,以八路軍的名義要求地方政權劃定籌集地區或批條子指定地區籌糧。部隊也在募捐活動中,加深了對財經工作的認識,為以后財糧收支制度的制定積累了經驗。并且,隨著對發動民眾“獨立自主地開展抗日游擊戰爭”認識的深化,中共黨組織和抗日武裝開始建立政權,設立上下統屬的民主政府。抗日民主政府建立伊始就重視改善農民的生活。當時的主要做法是救濟災民難民,廢除苛捐雜稅,以此調動起農民抗戰和生產的積極性,獲得充足的兵源和戰爭所需的經濟物資供給。

  山東抗日根據地在與敵經濟較量過程中,還在貨幣斗爭和貿易斗爭上取得巨大成績,在各敵后根據地中形成特色、頗具影響。抗戰爆發后,山東敵后流通的貨幣主要是法幣,另外還有國民黨地方當局及地方部隊發行的五花八門的土雜鈔,種類之多達數十種。無論是敵占區還是游擊區法幣都占有優勢。根據地的北海幣也只是作為法幣的輔幣流通。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偽對法幣實行排擠政策,一方面在敵占區大量發行偽幣以取代法幣,一方面將大量法幣向國統區和根據地排擠。法幣的瘋狂流入,造成根據地大量物資被廉價搶購,必需品輸入受挫,同時造成物價飛漲,北海幣幣值和信譽下降,通貨膨脹、市場混亂,給發展經濟保障供給帶來嚴重困難。為此,山東抗日根據地實施驅逐法幣、使北海幣獨占市場的政策,開始了第二次大規模的貨幣斗爭(第一次發生在1942年5月至12月,因環境條件限制、政策不明晰和執行不徹底等原因未能達到目的)。省戰工會以濱海區作試點,于1943年7月1日起停用法幣,分兩期向北海銀行兌換,或到敵占區換回物資。停用法幣后,加強邊沿緝私,查禁法幣黑市交易,同時設立經常性的兌換所,商人憑政府出具的證明可用法幣兌換本幣,也可用本幣兌換法幣,以利于正當輸出入貿易。1943年9月濱海區貨幣斗爭取得巨大成效,內地市場已無法幣蹤跡,兩種貨幣同時流通的局面從此結束,本幣成為市面上唯一的流通工具。是年有原作為北海幣發行準備金的幾億元法幣排擠出山東根據地,換回了同等價值的敵占區物資,極大地改善了抗日軍民的物資供應。1944年下半年濱海、魯中、魯南三地區實現了本幣的統一流通,1945年8月山東根據地五大戰略區實現了本幣的統一流通,北海幣占領了全省市場。

[責任編輯:康慧珍]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