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要發揮各類社會組織特別是農民自組織的積極性、主動性,積極參與到農村各項工作中來,讓更多的治理主體能夠平等參與到其中來,能夠代表自己的利益并參與治理,只有這樣才能調動起積極性,才能激發各類治理主體的積極性和活力,才能凝聚人心,聚集力量,推動農村各項事業的健康發展。這就需要關心、支持、指導、規范農村各類組織的科學發展,支持包括農村各類經濟合作組織、村民合作組織、村民自治組織等各類組織健康、科學、規范發展,以便能夠更好地參與到農村治理中,實現農村治理主體的健康科學發展。
第四,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載體,大力加強農村文化建設。針對農村文化建設現狀和問題,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特別是針對農民而開展的“榮辱觀”教育,使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深入每家、每戶、每人,逐步內化農民的自覺意識。一方面要大力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生活意識和觀念;另一方面,更要積極發展農村文化事業,包括進一步完善普及農村義務教育,發展農村文體事業,切實保護和開發具有鮮明特色和價值的農村民俗文化等。此外,在推進城鄉一體化的進程中要特別注意暢通城鄉文化交流與互動的正常渠道,進一步完善“三下鄉”、“文化大篷車”等活動模式,充分發揮信息化時代的優勢,拓寬城鄉文化交流渠道,打造城鄉文化交流新干線,從而為農村文化的發展拓寬渠道,進一步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喚醒農民的自主意識。
總之,黨的農村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實現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和關鍵,沒有黨的農村治理能力現代化就談不上實現國家治理的現代化,談不上實現農村治理的現代化,更談不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和目標。黨的農村治理能力現代化既是不斷加強的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黨帶領人們實現兩個百年目標的迫切需要和歷史使命。
參考文獻:
[1]王永成.經濟全球化與中國政府能力現代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羅榮渠.現代化新論--世界與中國的現代化進程[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3]俞可平.中國治理變遷30年(1978-2008)[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8,(5).
[4]高廣景.新中國農村治理模式的經驗與教訓[J].新疆社科論壇,2011,(1).
[5]徐勇.由能人到法治:中國農村基層治理模式轉換--以若干個案為例兼析能人政治現象[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1996,(4).
[6]許海清.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3.
[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汪春翔,胡宜.當前我國農村信訪的主要趨向及對策分析[J].求實,2013,(4).
上一篇:抗戰期間海外人士眼中的中國共產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