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道德:人人應做,人人能行
——王正平教授在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的演講
□合理的職業道德屬于“群眾道德”范疇,體現的是每個從業人員作為社會成員對整個社會應當承擔的一種基本道德義務,是“責任內的美德”。這種“責任內的美德”,不是高不可攀的,而是每個努力追求的人都能做到的
□當誠實守信的道德規范尚未在市場中真正確立起來,相互信任和恪守信約尚未成為一種道德風尚時,合同和契約在經濟活動中的有效性不僅會大打折扣,而且常常會成為一種經營中的“災難”,使一方或雙方蒙受經濟利益損失
思想者小傳
王正平 上海師范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倫理學學科帶頭人,上海師范大學跨學科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副主編,兼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學科規劃評審專家、中國教育倫理學會會長、中國環境倫理學會副會長。先后在美國波爾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巴黎大學等進行訪學和學術研究。主持和完成全國和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10余項,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并列一等獎1項和個人二等獎1項、三等獎4項。主要學術著作有:《環境哲學——環境倫理的跨學科研究》、《應用倫理學》、《現代倫理學》、《教育倫理學》、《中國傳統道德論探微》 等。學術譯著有:《羅素文集》、《最終的安全》、《中國人的性格》、《快樂哲學》等。
愛因斯坦曾經在 《給妹妹的信》 中寫道:“道德是人類全部價值的基礎。”我們知道,構成人類文明基礎的道德,大致可分為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和家庭婚姻道德。在整個社會道德的結構中,職業倫理道德處在最基礎、最重要的層面。正因為如此,中央在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中,特別強調了我國當前加強職業道德建設的重要性。
職業道德是社會文明標尺
職業道德,通常既指人們在社會職業勞動過程中所遵循的基本道德價值理念或原則,應當遵守的具體行為規范、準則、戒律,又指人們在職業勞動中的日常道德實踐活動。各行各業良好的職業道德是社會經濟活動有序運行的倫理保證,是人們日常生活安寧和幸福的精神基礎。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一方面,社會經濟實力明顯增強,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整個社會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另一方面,社會原有的道德規范體系受到嚴峻挑戰,一些人受到拜金主義、利己主義的影響,在職業道德領域出現責任缺失、金錢至上、制假賣假、不講誠信、損人利己等不良現象。這些現象所導致的市場無序、信任坍塌,損害著廣大民眾和社會公共利益。
上世紀90年代后期,正當我對國內職業道德處在無序狀態深感憂慮之際,受邀去美國某大學當訪問學者。在當地的一些所見所歷,讓我對什么是良好有序的商業道德印象深刻。
有一次,臨近圣誕節,我到一家大超市去購物。因為過節,超市促銷,開心果標明每英磅3.99美元,比平時便宜了好多,我一下子買了5磅。但在結賬時,我看了一下清單,發現上面標的價格是每磅5.99美元。當我就此詢問收銀員時,她一邊請我稍等一下,一邊馬上用對話機叫來了值班長。這位值班長快步跑到我的面前,謙恭有禮地向我問明了情況,馬上跑步到遠處的開心果貨架看個虛實,又跑步到我的面前,說:“非常非常抱歉,是我們弄錯了。開心果今天已經降價,但收銀系統中電腦數據沒有改。”他一面叫收銀員小姐暫時停止開心果的銷售,一面把我手里的購貨清單拿回去,在上面簽了幾個字,交給收銀員小姐。他轉身對我說:“為了表達我們的真誠歉意,今天你在我們商店買的全部商品都免費贈送給你。祝你圣誕快樂。”當我走出超市時,心里著實為這家超市的商業誠信和營業人員的商業美德深深感動。
職業道德是衡量社會文明的尺度,是保持各行各業正常運作的道德底線。由于職業道德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很多人都能直接接觸和感受到,因此,它的好壞關系著人們對于社會良知和人性冷暖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