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中國經濟再騰飛的密碼

2015-09-02 12:07 來源:人民論壇  我有話說
2015-09-02 12:07:51來源:人民論壇作者:責任編輯:康慧珍

  作者: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黨組書記、第一副院長 葉小文

  回顧上世紀七十年代末,中國經濟在市場經濟岸邊徘徊,眾說紛紜、躊躇不前,鄧小平以一句家喻戶曉的“家常話”——“兩只貓論”,石破天驚,突出重圍,中國經濟開始在改革開放中騰飛。1978年-2008年的三十年間,中國經濟以年均9.8%的速度持續增長,這在當時世界增長最快的二十個國家或經濟體中,名列前茅,遙遙領先!2009年-2015年,中國經濟仍在持續增長。世人說,中國經濟騰飛的密碼,就在“兩只貓論”,它蘊涵著“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的大道理,蘊涵著發展的硬道理。

  今天,中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戰決勝階段,經濟進入發展速度換擋、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調整、增長動力轉換的關鍵時期,中國經濟發展又一次面臨何去何從的重大抉擇。習近平總書記也以一句家喻戶曉的“家常話”——“兩只鳥論”,石破天驚,突出重圍。可以說,中國經濟再騰飛的密碼,就在“兩只鳥論”。它蘊涵著“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的大道理,蘊涵著科學發展、持續發展的硬道理。

  所謂“兩只鳥論”,即用“騰籠換鳥、鳳凰涅槃”八個字,形象準確地說明“轉方式、調結構”的重大意義和方向路徑。“轉方式、調結構”,在“九五”計劃就提出,這是中國經濟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現在即將進入“十三五”時期,更是中國經濟發展必須解決的問題。中國經濟已經創造了連續增長近40年的奇跡。但發展活力不斷增強的同時,經濟下行壓力也在加大,現在已處于“三期疊加”的特定階段,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惟有大力推進結構調整,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才能保持穩定增長、持續增長。“轉方式、調結構”這個十分緊迫、又錯綜復雜的系統工程,如何成為統一思想、萬眾一心的綱領,簡明透徹、一目了然的目標,真說真干、決戰決勝的行動,長期努力、近期見效的實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局面,一言以蔽之就是要:騰籠換鳥、鳳凰涅槃!

  201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在談到全面深化改革、促進結構調整時,他又一次提出早在浙江工作時就強調的“騰籠換鳥、鳳凰涅槃”。他說,騰籠不是空籠,要先立后破,還要研究“新鳥”進籠“老鳥”去哪?要著力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充分發揮創新驅動作用,走綠色發展之路,努力實現鳳凰涅槃。

  2015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吉林代表團審議時一針見血地指出,東北老工業基地“工業一柱擎天,結構單一”的“二人轉”組合并沒有根本改變。他用“加減乘除”四字訣形象地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破題。他說,現在加法多、其他少,亟待補課。這個問題不解決,老工業基地難以鳳凰涅槃、騰籠換鳥。

  前不久,習總書記到吉林考察調研,再次以“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為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指明方向。

  今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九次會議時指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增強緊迫感,把更多精力用在研究增強創新能力上,著力破除制約創新驅動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完善政策和法律法規,創造有利于激發創新活動的體制環境”;“越是復雜的工作越要抓到點子上,突破一點,帶動全局”。

  我們中華民族這一百多年來歷經磨難,現在離民族復興越來越近,距離已可以丈量。2012年,中國經濟總量開始躍居世界第二位。正是因為越來越近,每一步都是驚險一跳,都是從量變到質變的巨大飛躍。歷史上,一步走錯滿盤皆輸、功虧一簣、積重難返的教訓不少。世界銀行警告:“只有少數國家從低收入水平躍升到了高收入國家。世界上最失落的地區當屬拉丁美洲,它的很多國家在達到中等收入水平后,停止了增長。”國際經驗表明,人均GDP在3000美元—10000美元的階段,既是中等收入國家向中等發達國家邁進的機遇期,又是矛盾增多、爬坡過坎的敏感期。連續增長40年的國家幾乎沒有。

  今天,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已經連續增長近40年的中國,持續增長的動力何在?創造奇跡的密碼是什么?

  這就是:騰籠換鳥、鳳凰涅槃。

  鳳凰涅槃,是一個美麗的神話傳說。天方國有一對神鳥,雄為鳳,雌為凰。滿五百歲后,投入火中錘煉,從此其羽更豐,其音更清,其神更髓,成為美麗輝煌永生的火鳳凰。寓意不畏痛苦、義無反顧、不斷追求、提升自我的執著精神。中國經濟要以這樣的決心、這樣的精神來“轉方式、調結構”,來創造繼續騰飛的奇跡!

[責任編輯:康慧珍]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