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上午,“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活動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這次閱兵是中國首次以紀念抗戰勝利為主題舉行的閱兵,展現了我國陸軍、海軍、空軍、二炮4個軍兵種的重要作戰裝備,體現了我國近年來具有的嶄新軍事力量與風貌。其中,二炮導彈方陣更是亮相了典型的主力型號,其型號搭配充分體現并符合我國國防戰略與軍事需求,并展現了我國以航天科技集團、航天科工集團為代表的航天工業發展實力。受閱的二炮導彈方陣具有哪些特點?國外軍事強國的戰略導彈發展是什么格局?就此,記者采訪了航天專家張京男。
張京男介紹,此次受閱的二炮導彈裝備,按搭載彈頭性質分,既有搭載常規戰斗在局部進行戰區作戰的東風-15B、東風-16導彈和長劍10A巡航導彈,也有搭載核彈頭進行中遠程戰略威懾與打擊的東風-31A、東風-5B導彈,同時還有常規彈頭與核彈頭均可搭載的核常兼備型東風-21D與東風-26導彈。從射程來看,這些導彈覆蓋了幾百公里及幾千甚至近萬公里的范圍,并且液體與固體導彈有效搭配,彈道式與巡航式兼具。從導彈軌跡來看,彈道導彈是先發射后出大氣層進入地球軌道,到達目的地后再進入大氣層,打擊目標,巡航導彈是始終在大氣層內依靠氣動力飛行;從射程來看,如果是實現了跨洲際的遠程到達,即被稱為洲際導彈;從發揮作用來看,如果是投送核彈頭,將具有巨大的威懾力,即被稱為戰略導彈。“從不同角度可以對中遠程導彈有不同稱謂?!?/p>
對于世界戰略導彈的發展現狀,張京男介紹說,從世界中遠程導彈發展來看,全球各個國家都會根據自己的軍事發展需求與自身在世界軍事格局中面臨的形勢,進行導彈作戰體系建設。美國目前主要是兩型洲際彈道導彈,即“民兵3”陸基戰略導彈與“三叉戟2-D5”潛艇基戰略導彈,同時部署對來襲彈道導彈中段與末段的攔截系統,實現本土防御;俄羅斯則是以陸基的“白楊”與潛艇基的“布拉瓦”戰略導彈為主,實現戰略打擊力量,同時研發新型陸基的機動式與固定式型號;歐洲分兩個部分,一是英國使用美國的潛艇基“三叉戟2-D5”,二是作為歐盟主要成員的法國僅裝備一型“M-51”潛艇基戰略導彈,并且兩者都沒有陸基中遠程彈道導彈;印度則是近年來發展壯大的陸基“烈火”系列戰略導彈。朝鮮初步具備戰略導彈研制與部署能力,同時,日本與韓國在這方面的潛力也不容忽視。
張京男表示,從國防與航天工業角度來看,美國“民兵3”與“三叉戟2-D5”戰略導彈分別由美國的波音公司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制生產,均已有近半個世紀的研發與部署歷史?!叭骊?-D5”在2015年2月22日剛剛完成了第155次連續的成功發射,同時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還研制了“宙斯盾”艦載中段反導系統,波音公司主導美國本土的陸基中段反導系統(GMD)。這兩家公司有美國其它軍工企業給予相應的系統與分系統配套支持。俄羅斯工業則是高度集中,由目前的聯合火箭與航天集團(URSC)負責研制整個航天工業及其戰略導彈的研制工作。歐洲主要是在法國、德國、西班牙等歐盟主要成員國投資與技術聯合下,由空客集團(即過去的EADS公司)研制“M-51”,并通過歐洲導彈集團(MBDA)研制戰術導彈。印度則是以印度國防部所屬的國防研究與開發組織(DRDO)為主,由其直接帶領國家工業部門開展研制工作。日本則有以三菱重工為代表的重要企業,作為發展航天國防裝備的重要支柱。
“閱兵彰顯了我國大國風范,展現了我國軍事實力,是我國捍衛和平與正義的宏大宣誓。”張京男最后強調,未來,在不斷變化的國際格局下,國家主權、領土完整、社會安寧都需要強大的國防實力來維護,而國防建設又離不開先進的國防工業與科技實力的打造。因此,一方面需要我國軍隊與軍事工業部門進一步加強合作,共同發展未來高科技軍事實力,在軍民融合國家戰略下,作好軍民技術相互轉化,另一方面還要積極發展國際合作關系,客觀、科學、包容、冷靜地看待國內外力量對比,借鑒先進國家軍事力量與軍事工業發展的經驗與教訓,從而不斷改進和完善自我,擔負起大國應有的責任,最終實現全人類社會的和平發展與共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