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現實邏輯—中國問題—治國理政

2015-09-07 09:39 來源:學習時報  我有話說
2015-09-07 09:39:55來源:學習時報作者:責任編輯:康慧珍

  作者:中央黨校副教育長兼哲學部主任 韓慶祥

  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經典文本”與“現實邏輯”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新發展,是在研讀“經典文本”與揭示“現實邏輯”的互動中逐步推進的。馬克思是把“經典文本”與“現實邏輯”相結合的典范。馬克思既在“書房”認真研讀經典文獻,同時又走出“書房”進行廣泛而深入的社會考察。他把研讀經典文獻作為揭示現實邏輯的思想資源,但其重點在于揭示當時他所處的資本主義社會的“現實邏輯”。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以“人的自由自覺活動”為邏輯起點,著重揭示的是“勞動的邏輯”。在1845年《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馬克思以“社會實踐”為邏輯起點,著重揭示的是社會實踐在人們所把握的感性對象、認識過程、宗教本質、人的本質、現實社會、新唯物主義、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邏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恩格斯以“現實的個人”為邏輯起點,著重揭示的是“現實的個人”及其社會生活過程的邏輯。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以“階級”為邏輯起點,著重揭示了階級的邏輯。在《資本論》中,馬克思以“商品”為邏輯起點,著重分析揭示了商品展開的內在邏輯。正因為馬克思、恩格斯在研讀大量經典文本的前提下,深入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現實邏輯”,才創立了馬克思主義。

  當前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是“經典文本”研究有余而“現實邏輯”研究不足。1978年以來,我國學術界在“經典文本”,尤其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經典文本這一“上篇”研究方面取得卓著成就。南京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央編譯局、中共中央黨校、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黑龍江大學等單位的一些學者,在這方面的研究作出了重大學術貢獻,推進并深化了我國馬克思主義研究,應充分肯定。然而,我們對當代中國的“現實邏輯”這一“下篇”還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有些學者對研究“現實邏輯”不屑一顧,不愿研究;有些學者對研究“現實邏輯”無能為力,不能研究;有些學者對研究“現實邏輯”顧慮重重,不敢研究。由此就造成這樣的狀況:馬克思注重“走出書房”,而我們多“呆在書房”;馬克思注重解讀“現實邏輯”,我們多遠離“現實邏輯”;馬克思的學說引領著時代和實踐發展,我們的研究卻落后于時代和實踐發展所要求的水平;馬克思的學說是世界性的,我們的一些研究成果卻是自言自語;馬克思的學說是實踐性的,我們的有些研究成果只是概念性的。一句話,我們的一些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對接不上當代中國發展的“現實邏輯”。

  哲學所理解的“現實”

  應怎樣理解我們所講的“現實”?哲學所理解和把握的“現實”,從本質上講,不僅僅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現象”或“表象”。它具有三層含義:一是偶然性背后的“必然性”及其展開;二是現象背后的“本質性”及其展示;三是感性背后的“理性”及其展現。“現實”并不是與偶然性、現象和感性毫不相干的。我們往往是透過一系列偶然性來把握必然性,通過現象來把握本質,通過感性來把握理性。因為必然性與偶然性、本質與現象、理性與感性是直接相關的,是緊密聯系住一起的。現實,是一種必然與偶然相統一、本質與現象相統一、理性與感性相統一的存在,那種沒有表現在偶然、現象和感性中的必然、本質、理性只是在邏輯中存在,不具有現實性。有些學者割裂了必然性與偶然性、本質與現象、理性與感性的關系,只強調必然性、本質和理性而忽視偶然性、現象和感性,這就把自己置于偶然性、現象和感性之外,而在實際上卻是難以真正把握必然性、本質和理性的。因為如果不與感性的現象接觸,我們是永遠把握不到必然性、本質和理性的。我們研究的目的,是要把握感性現象背后的本質、必然性及其展開、展現的內在邏輯,而方式,是要用理性思維透過偶然、現象和感性來把握的。這就對我們的研究提出了要求:既要了解感性現象,更要把握其本質和必然。這叫作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責任編輯:康慧珍]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