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
正是大眾的創業和創新精神,使我們增強了克服時艱的信心。我們有能力實現今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并為未來打下可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在世界經濟增長背景放緩的情況下,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7%,這殊為不易。因為這是在10萬億美元經濟規模基礎上所取得的增長,是高基數上的增長,這比過去增長兩位數的絕對量還要大,這個速度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仍居前列。更令人欣喜的是,中國的經濟結構在加快優化。服務業已占GDP的“半壁江山”,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60%;高技術產業增速明顯快于整體工業,信息、文化、健康、旅游等消費需求旺盛,節能環保、綠色經濟發展方興未艾,新的經濟增長點在催生中加快形成。[ 2015-09-10 11:29 ]
[李克強]
中國經濟的平穩發展造福了人民,人民的感受是最重要的。今年以來,就業穩定擴大,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718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72%,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1%左右。同時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經濟增速,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速快于城鎮居民,物價保持穩定,居民消費能力增強,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超過10%。我曾經多次說過,只要有比較充分的就業,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同步,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經濟增長速度高一點、低一點都是我們可以接受的。[ 2015-09-10 11:34 ]
[李克強]
中國經濟的平穩發展也惠及世界。今年上半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是30%左右。由于全球貿易低迷,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中國進出口從金額上看增速放緩,但進口的大宗商品實物量并未減少,甚至還有所增加。中國將在“優進優出”中實施更加積極的進口政策,今后進口商品的數量還會更多。中國對外投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出境旅游人數大幅增加,去年超過1億人次,今年上半年同比又增長了10%。中國游客出國既“游”且“購”,這說明中國的老百姓對經濟發展的前景是樂觀的。因為中國人有量入為出的傳統,如果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是不敢消費的。事實證明,中國不是世界經濟風險之源,而是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源之一。[ 2015-09-10 11:36 ]
[李克強]
當然,中國經濟也面臨著不少困難和下行的壓力,但仍然處在合理區間。作為一個與國際市場密切關聯的經濟體,全球經濟情況總體偏弱,中國不可能獨善其身,同時國內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在逐步顯現。中國經濟正處于新舊動能轉換階段,實現制造業從粗放增長到集約增長的升級發展,和從過度依賴投資拉動到消費與投資協調拉動的轉換,是一個充滿陣痛、十分艱難的過程,這期間經濟增長難免有波動起伏,這是調整轉型時的一種正常現象,用中醫說是“脈象”。近兩個月,有的指標出現下滑或波動。但前期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正在逐步見效,經濟中的積極因素在積聚增多,所以有些指標又出現了走強。總的來說,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正可謂“形有波動,勢仍向好”。對經濟短期波動,我們也不會掉以輕心。[ 2015-09-10 11:39 ]
[李克強]
當前,我們也正在采取必要的定向調控、相機調控、精準調控措施。主要是縮小短期波幅,防止產生傳導、放大效應。一旦出現滑出合理區間的跡象,我們將有足夠的能力來應對,中國經濟不會出現“硬著陸”,這不是空話。近幾年,盡管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但我們沒有超發貨幣,沒有搞大規模強刺激,主要依靠改革增強經濟活力,既穩定了經濟,也為下一步調控留下了空間。中國中央政府財政赤字率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是較低的。中國創新宏觀調控政策工具箱里的工具還有不少,就像下圍棋一樣,既落好眼前每個子、有針對性地出招,頂住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又要留有后手、謀勢蓄勢,以促進經濟長期持續健康發展。[ 2015-09-10 11:41 ]
[李克強]
女士們,先生們!我們說中國經濟未來會更好,并不是盲目樂觀,而是有基礎、有條件和有動力的。一方面,中國經濟有巨大潛力和內在韌性。中國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進程處在深入推進階段,蘊含著擴大內需的強勁需求。中國地域幅員遼闊且產業類型多樣,東方不亮西方亮、這業不興那業興。中國經濟的支撐并非獨木一根,而是“四梁八柱”,具有很強的抗沖擊能力和韌性。當前,中國人民正在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觀目標而奮斗,這也必將凝聚起社會動員的強大力量。[ 2015-09-10 11: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