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組織與環境的關系。組織被視為開放系統,環境被認為充滿各種風險和不確定性因素,組織存亡取決于對外部環境的適應程度,因此,準確判斷組織所處方位、加強風險預判與管控是決定組織生死存亡的關鍵。
重視組織內部各組成部分、各要素和各領域的關聯與互動。這種關聯和互動不是表面的或依靠外部力量人為促成的,而是基于對組織目標、價值、文化和制度安排的認同而形成的。研究組織內部的關聯和互動不能停留于表層,而應找出其中最本質的關系。
重視戰略的時間要素。如果說全要素、全局、全面是戰略的“空間”要素,那么,組織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則是戰略的時間要素。因此要通過歷史方位界定,明晰組織從哪里來、向哪里去、現在處于什么狀態,戰略方案不僅針對組織當下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而且要通過對當下問題的解決為組織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重視戰略目標和戰略措施的統一。沒有合理的戰略目標,戰略措施就會無的放矢;沒有有力的戰略措施,戰略目標就會成為鏡花水月。科學的戰略應是目標引領措施,措施支撐目標,二者不能偏廢。
深化“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研究的著力點
對照戰略管理的基本要求可以發現,目前對“四個全面”的整體性研究還是初步的,許多議題尚未進入研究視野,研究的系統性和深刻性還需進一步加強。
研究“四個全面”時間維度上整體性。把“四個全面”放在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這個大背景下來研究,分析“四個全面”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關系,與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關系,與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關系,既概括它們之間的連續性或一脈相承一面,又概括“四個全面”的創造性或與時俱進一面。通過縱向比較,更好地反映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在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國防外交、治國理政建黨等方面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布局、新舉措和新特點。要研究“四個全面”與“兩個一百年”目標、中國夢的關系,揭示“四個全面”之于黨和國家階段性發展和長期性發展的雙重意義,反映“四個全面”對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獨特貢獻。
研究“四個全面”橫向維度上的整體性。立足“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這一命題,分析“四個全面”提出的現實依據、實踐基礎。進一步研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內涵和新要求,進一步研究“四個全面”中戰略目標與戰略舉措、三大戰略舉措之間的內在聯系,深入挖掘“四個全面”在治標與治本、制度與法治、治國與治黨、中國與世界、近期與長遠等方面體現的深層次貫通,深入挖掘“四個全面”蘊含的精神品質、思維方式和思想方法。
研究推進“四個全面”的實踐性課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一個完整的表述,由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三個關鍵詞構成。目前研究最多的是“四個全面”,其次是戰略布局,最少的是協調推進。在戰略管理上,協調推進就是戰略實施中的過程管理問題,必須有相應的體制、資源、策略支撐。如果對協調推進問題重視不夠,戰略布局就無法形成,“四個全面”也會落空。關于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研究應重視研究風險與挑戰評估問題,動力資源保護與開發問題,“全面”與“重點”的平衡問題,各項戰略任務的優先次序安排問題,改革取向與法治取向、從嚴取向之間的協調問題,頂層推動與基層參與結合問題。
上一篇: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的美麗城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