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您看來,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關鍵是要達到什么樣的目標?
韓長賦:習近平總書記在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定不移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李克強總理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推動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最近,經國務院同意,農業部、國家發改委等8部門聯合印發了《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5—2030年)》,這是今后一個時期指導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目標是要實現“三個可持續”。
國家糧食安全可持續。這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首要目標,也是現代農業建設的首要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只要糧食不出大問題,中國的事就穩得住。實現糧食安全可持續,就要穩步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抗風險能力,糧食產能鞏固在1.2萬億斤水平,生產不大起大落,供求關系基本平衡,尤其是要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大米白面主要靠自己,13億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保持糧食生產穩定可持續、保障糧食供給可持續。
農民增收可持續。這是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的中心任務,也是農村全面小康的根本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在農業,難點在農村,關鍵在農民,特別是貧困地區的農民。當前,“種地養牲口”仍是農民就業增收的一個基本渠道,現在的問題是農業效益不高、種地不掙錢。這就要求我們大力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不斷提高農業生產經營效益,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加快建立農民持續增收長效機制,確保到2020年農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十三五”期間增幅繼續高于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鎮居民收入增幅,讓廣大農民同步進入全面小康。
資源環境可持續。這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也是當前要著力解決的突出問題。要使繃得過緊的資源壓力得到緩解,要使被污染的農業生態環境得到改善,根本出路要靠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就是要通過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生態保育型農業,堅持“利用”與“保護治理”并重,促進資源利用高效,產地環境良好,生態系統穩定,給子孫后代留下良田沃土、綠水青山。
上一篇:改革需要穩定市場主體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