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攻堅戰
記者:近些年來,農業面源污染問題也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應該怎么看待和解決這方面的問題?
韓長賦:農業面源污染有三大“貢獻者”。
一是化肥。主要問題是使用量偏大、利用率偏低。2013年我國化肥使用總量為5912萬噸,占世界總量的35%。為什么我國只占世界10%的耕地,卻使用了世界35%的化肥?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我國人多地少,土壤肥力低,要保證吃飯,只能搞精耕細作,多用化肥,提高單產。二是我國土地復種指數高,同等耕地面積下,播種面積大,化肥用量就大。三是化肥不僅用在農業生產上,還廣泛用于工業、林業、城市園林等。2014年經濟園藝作物用肥2500多萬噸,糧食作物用肥2000多萬噸,城市園林綠化、林業和工業等用肥1300多萬噸。當然,我國施肥方式落后,撒施、表施等方式比較普遍,當季化肥利用率只有33%。
對于化肥問題,我們要一分為二地看,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一方面,不能濫施化肥、低效施肥,但也不能完全不用化肥。俗話說,“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化肥是糧食的糧食。如果真把化肥使用量大幅降下來,其他方面措施上不去的話,糧食產量會大幅減少。實際上,農業發達國家也在大量使用化肥。因此,要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化肥還得用,但要科學施用。另一方面,當前的主要矛盾是化肥用得多、用得粗放。要把過量的化肥減下來,關鍵是推廣科學施肥,提高用肥的精準性和利用率,鼓勵農民使用綠肥、農家肥來培肥地力。近年來,通過大力推進測土配方施肥,化肥用量年增速由2009年的3.1%下降到2013年的1.2%;同時利用率也在提高,2012年氮、磷、鉀肥利用率分別比2005年提高了5個、12個和10個百分點。
二是農藥。主要問題也是用量偏大、使用不規范,利用率偏低。近年來,我國農藥使用量穩定在32萬噸(有效成分)左右,占世界總用量的1/7。農藥過量和不規范使用影響了農產品質量安全,也造成了一定的環境污染,增加了農業生產成本。
上一篇:改革需要穩定市場主體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