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鄉村基層社會治理:國家治理體系的一個重要次級
國家治理體系是一個制度體系,分別包括國家的行政體制、經濟體制和社會體制。俞可平將國家治理體系界定為規范社會權力運行和維護公共秩序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序,其規范對象涵蓋了行政行為、市場行為和社會行為。他在論述中指出,現代國家治理體系的三個最重要次級分別是政府治理、市場治理和社會治理[7]。我們進一步認為,國家治理體系應包括縱向橫向兩個方面。縱向治理體系包括中央、地方和基層社會管理體系,其中各自功能可概括為中央主導、地方推進、基層實施;橫向治理體系包括依法治國、以德治國和社會管理三位一體的治理體系,其中依法治國是基礎,以德治國是保障(國家治理從心開始),社會管理是核心。值得注意的是,縱向是中央到地方到基層的自上而下的治理體系,基層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的執行和實施環節,也是社會治理發揮功效或造成惡果的場域,基層的穩定與否關系著國家、社會的和諧穩定。從橫向上看,社會管理處于國家治理體系的核心地位,它更多地表現在基層治理方面。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重點在基層,關鍵在基層,難點也在基層。基層社會這一環節在維護大局穩定的總體中是基礎性存在,因此,基層中凸顯出來的社會矛盾的解決就顯得必要且緊迫。然而,如何進行解決?要化解矛盾必然要通過基層社會治理。社會治理要達到的效果是實現社會的穩定和良性運行,而有效國家治理的基礎和目的正是社會穩定。“判斷一個社會穩定與否,不在于有沒有社會矛盾或利益沖突,關鍵在于這個社會是否存在一個能把不穩定因素控制在‘有序’范圍內的社會機制。”[8]如何打牢鄉村基層社會治理這一基礎,需要我們協調鄉村社會治理中的關系,建設多元化的鄉村社會治理主體。具言之,既要依靠強大政府的指導力,也要增強社會的治理力量;充分挖掘鄉鎮政府、村黨支部、村民委員會、村民個人以及各種民間組織的治理潛能,構建多元化的治理主體,維護鄉村社會的穩定和發展,真正打牢基層社會治理的基礎。鄉村社會治理的效果直接影響基層社會的運行狀態,而實施社會治理的舉措調整著社會整體結構,統一于國家治理體系之中。
創新社會治理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它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它不僅在微觀意義上對民眾社會關系、生活狀態、社會認同施加影響,更涉及宏觀層面的制度創新、政策制定、規則完善,這些宏觀層面的實施必然要通過國家來完成,這就決定了基層社會治理必定要納入到國家治理體系。從這個意義上講,國家治理才是社會整體穩定的主導把握。國家治理包含了保障社會和市場秩序;預防和應對各種社會風險;調節、消除社會糾紛和沖突;關注和服務流動務工人員、農村留守人群等特殊群體;規范和導引基于互聯網的“虛擬社區”以及類似場域[9]。正因于此,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定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10]。不難理解,國家治理能力就是國家對內對外維護國家安全、滿足人民需求、實現可持續發展、開辟人民幸福生活道路的能力。要實現有效的國家治理,社會治理是必不可少的一環,社會治理要達到的效果是實現社會的穩定和良性運行,而有效國家治理的基礎和目的正是社會穩定。總之,現代的國家治理體系是一個整體性、動態運行和有機協調的制度系統。社會治理同國家治理和社會穩定的關系是密切的,在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中維護社會大局穩定,在社會穩定中創新社會治理、完善國家治理體系。
參考文獻:
[1]程又中,張勇.城鄉基層治理:使之走出困境的政府責任[J].社會主義研究,2009,(4):1-9.
[2]郭風英.“國家—社會”視野中的社會治理體制創新研究[J].社會主義研究,2013,(6):70-75.
[3]秦暉.傳統十論——本土社會的制度、文化及其變革[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7.
[4]李傳喜.建構性共同體:村落社會管理秩序的現時性解讀——基于浙江省T市Y村舊村改造實踐的分析[J].南都學壇(人文社會科學學刊),2011,(4):105-109.
[5]董穎鑫.社會變遷與鄉村治理轉型——基于村民自治對鄉村典型政治影響的分析[J].求實,2013,(8):60-63.
[6]麻寶斌,任曉春.從社會管理到社會治理:挑戰與變革[J].學習與探索,2011,(3):95-99.
[7]俞可平.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J].前線,2014,(1):5-8.
[8]劉中起,張廣利.新形勢下多元化解社會矛盾的新型機制研究[J].學術探索,2009,(4):23-28.
[9]光明日報.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EB/OL].(2013-11-15)[2014-05-10].https://news.gmw.cn/2013-11/15/content_9493225_3.htm.
標題注釋: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0BSH013);《安徽藍皮書:安徽社會發展報告》(“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
上一篇: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三重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