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同濟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研究院院長、德國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夏立平
全球化呼吁新型國際體系
冷戰結束后,世界進入了以“和平與發展”為主題的全球化時代。同時,世界上還存在許多不穩定和不確定因素,尤其是非傳統安全威脅,如恐怖主義、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環境污染、全球變暖、毒品走私、高致命傳染性疾病等,對人類生存的挑戰上升。因此,全球化進程中存在的基本矛盾之一,是全球化迅速發展與國際保障機制不完備之間的矛盾。
隨著新興國家的崛起,國際體系中的“金字塔”型等級制結構正在逐漸為一種較為平等的結構所代替,國際關系民主化趨勢正在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強調“權力均勢”的現實主義理論已經逐漸無法適應新形勢的需要,而主張建立“世界政府”的理想主義理論又距離現實太遠。只有強調依靠國際機制來實現區域和世界穩定的“機制穩定論”較為符合當前國際現實的需要。
此外,與在國家內部“絕對的權力會產生絕對的腐敗”一樣,在國際層面,缺乏約束的霸權也會帶來危險。因此,需要通過國際機制對霸權國家進行一定的軟制衡。基于國家間利益的重疊,在大國關系中,既有地緣政治模式的博弈,又有合作共贏模式的互助。即使在地緣政治博弈中,也不都是“零和”游戲規則在起作用。一些大國與美國之間的相互關系在“斗而不破、合而不從”的框架內保持并發展。它們要對美國的某些霸權行為進行軟制衡,最好的方法是通過國際機制的制約作用。
因此,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等趨勢所產生的新的國際力量結構、國際行為體組成和國際關系理念,呼吁適應全球化時代的新型國際體系。
構建多重國際機制
這種全球化時代的新型國際體系和國際機制正在逐漸建構之中,它應該有下述特點。
一是真正以聯合國為核心。從長遠來說,應該建立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多層次、多渠道、多類型的全球經濟合作與安全合作體系。這種機制應強調多邊主義并主張以對話協商方式解決爭端。聯合國應通過改革以適應新形勢需要,并加強聯合國權威、能力與作用,使其成為全球化時代國際體系的核心,以建立一個更加有效力、效率和公平的集體安全機制。
二是國際安全合作機制有待加強。根據《聯合國憲章》,構建全球性安全機制是聯合國的核心任務,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是聯合國的首要宗旨。而直接負責聯合國安全事務的安理會承擔“維持國際和平及安全之主要責任”,而且,“安理會于履行此項責任下之職務時,即代表各會員國”。加強安理會的作用與權威應該是國際社會今后努力的方向。
構建全球性安全機制中,第一大問題是如何強化國際不擴散核武器體制。國際不擴散核武器體制主要由國際原子能機構、核供應國集團、桑戈委員會、《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等組成。其中,1970年3月正式生效的《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是國際不擴散核武器體制的基石。國際不擴散核武器體制雖有一些不足之處,但幾十年來,它為將公開和隱蔽的核武器國家控制在10個以內作出了貢獻。國際社會不應該拋棄國際不擴散核武器體制,而應該通過各種方法來加強它。
構建全球性安全機制的第二大問題是如何應對日益上升的非傳統安全威脅。現在國際上初步形成了以聯合國安理會反恐委員會、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官員公署、聯合國麻醉品委員會、聯合國經社理事會婦女地位委員會、聯合國預防犯罪與刑事司法委員會、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等為骨干的全球性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機制。但是,這些機制還很不健全,遠不能滿足世界各國在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等方面的迫切需要。國際社會應通過改革和創新對這些機制進行改進和完善。而且,這種改進和完善必須與聯合國改革相配套。
三是以公正、客觀、非選擇性方式為原則,處理人權問題,建立國際人權機制。為抵制二戰中法西斯軍國主義駭人聽聞的罪行,二戰后,世界人民掀起全球性重視人權的浪潮。《聯合國憲章》反映了這一浪潮,洋溢著人權的精神。它在序言中開宗明義地宣布了維護人權的宗旨:“我聯合國人民同茲決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類兩度身歷慘不堪言之戰禍,重申基本人權和人格尊嚴與價值,以及男女大小各國平等權利之信念。”20世紀60年代后,國際人權體制日益由“歐美主導式”向“合理共存式”方向發展。但20世紀90年代后,美歐國家力圖重新占據國際人權體制中的強勢地位,其中一個主要表現是,企圖利用人權問題任意干涉主權國家內政。這與《聯合國憲章》精神背道而馳。近年來,聯合國對國際人權機制進行改革和調整。2006年3月15日,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建立人權理事會,以代替過去的人權委員會,建立一個授權更大的全球人權保護機構。2006年4月9日,聯合國大會選舉中國等47國為人權理事會成員。
因此,國際社會應以公正、客觀、非選擇性方式為原則處理人權問題,加強不同文明、文化、宗教間的國際人權對話與合作。
四是應發揮各種區域與跨區域經濟與安全合作組織的重要作用。近年來,區域經濟合作與一體化組織數量不斷增加,其一體化程度也在日益發展。區域安全合作組織在加強區域內合作、兼顧各參與方利益的同時,主張不針對其他國家。現今,多邊區域經濟合作和安全合作組織如東盟、東盟+3、上海合作組織、非洲聯盟、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等,在維護區域和平與穩定、促進區域發展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并將成為未來國際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
上一篇:超越“西方中心主義”軟實力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