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如何看我國經濟持續下行

2015-09-21 09:28 來源:學習時報  我有話說
2015-09-21 09:28:53來源:學習時報作者:責任編輯:田依漪

  作者:趙長茂

  近年來我國經濟呈持續下行之勢,增長速度從兩位數降為一位數,接著降到8%以下,2014年為7.3%,今年上半年進一步回落到7%。面對經濟持續下行壓力,悲觀情緒蔓延,有人認為中國經濟已經進入衰退或蕭條期,“中國經濟崩潰論”在西方再度甚囂塵上。其實,分析經濟形勢不能只看一面,看不到困難就找不到政策著力點,只看困難看不到新趨勢和亮點則容易喪失信心。分析經濟形勢確有方法論問題,換個角度看問題,往往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我國經濟下行帶有規律性和客觀性

  經濟達到一定規模時的規律性現象。所謂的規律性,是指一個國家的經濟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后,市場相對飽和,經濟減速下行成為一種必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經濟快速增長,隨著經濟規模不斷擴大和供給全面過剩的出現,經濟減速成為必然。統計資料顯示,1978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僅為3645億元,2014年達到636463億元,是1978年的174.6倍,經濟規模列世界第二位。在如此高的基數之上繼續保持接近兩位數的高增長顯然不現實了。實際上,許多國家諸如日本、韓國、德國、韓國、新加坡等都有過增長速度隨經濟規模擴大而下降的經歷。我國經濟近年來持續下行就是規律發生作用的結果。

  要素成本持續上升的客觀反映。經濟增長的實質是以較小投入獲得較大產出。在生產率既定的前提下,投入越多產出就越大。反之,在投入既定的前提下,要素成本越低,產出就越大,經濟增長就越快。這是經濟運行的一般原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增長有兩個重要原因:一是各種要素的低成本投入;二是通過市場配置資源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要素低成本投入加高效率配置,使我國經濟增長獲得了強勁的“混合動力”。在改革開放之后長達30多年的時間里,土地、勞動力、資金,特別是生態環境的低成本投入,成為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的重要支撐。但是,近些年來情況已經發生變化,土地轉化成本不斷攀升、用工成本逐年增加、融資成本居高不下、生態環境保護投入越來越大。顯然,在各種要素成本全面上升的情況下,經濟減速不可避免。

  外部發展空間受到擠壓的必然結果。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出口不斷擴大,特別加入了WTO以后,出口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強勁動力。但是,隨著我國產品大舉進入國際市場,貿易對象國的相關產業受到強烈沖擊,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主義逐步抬頭,限制中國產品進口的政策紛紛出籠,出口增速大幅下降,甚至有的年份出現負增長的情況。加之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后,西方發達國家經濟復蘇艱難,進口顯著減少,我國產品的出口空間受到進一步擠壓,作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三大動力之一的外需日趨疲弱,導致我國經濟加速下滑。

  容忍經濟一定程度下行是一種戰略選擇

  加快轉方式調結構的必然選擇。在發展問題上,我們已經形成的共識是粗放的發展方式不能再繼續下去,必須以結構調整為主攻方向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結構決定功能。我國發展方式粗放的主因是產業結構過“重”,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過大(2014年為42.6%,比發達國家大約高20個百分點),工業當中重化工業增加值占70%左右,這樣一種“重型結構”必然導致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粗放發展方式積“重”難返。實踐證明,在經濟高漲期,調結構、轉方式是難以做到的,而經濟下行則會形成倒逼機制,迫使產能過剩行業加速調整,發展方式加速轉變。所以當加快轉方式、調結構成為主線和主攻方向時,允許經濟一定程度下行或犧牲一定的速度,就是一種兩害相權取其輕的選擇。就像汽車轉彎必須放慢速度,否則會導致側翻一樣,容忍經濟一定程度下行是我們必須付出的代價。

[責任編輯:田依漪]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