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中國近來在國際金融舞臺表現活躍,倡導推出亞投行,推動成立金磚國家銀行,有人甚至認為中國正在試圖另起爐灶。那么中美在現行國際金融體系中該如何共處?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
當前,中國并沒有挑戰現行的國際金融體系。但是,伴隨著自身經濟的發展和經濟體量的不斷增大,中國有義務、有能力、有意愿在當前國際金融體系的框架內做一些事,對現有體系顧及不到的方面相應做一些補充。
現在,中國等新興國家在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國際機構中的影響力逐漸上升。然而,在當前經濟形勢不佳的情況下,這些國際機構的主要關注點還是在發達國家,對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扶持不夠。因此,中國倡議一帶一路,推動成立亞投行和金磚銀行,是對現有國際金融體系的有益補充。
在現行體系中,中美作為大國,應該加強溝通,在多邊機制里各自承擔新興經濟體和發達國家代表的責任,強化政策協調。在溝通、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需要明確中國是新興市場、美國是發達國家這個定位。
美國著名投資家、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創始人喬治·索羅斯:
西方國家不愿放棄對IMF投票權的壟斷是一個“十分短見”的行為,因為這無視了許多經濟體影響力的變化,尤其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現實。
美國應支持IMF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改革而將人民幣納入其中,以推動中國金融改革的成功,因為這符合美中兩國共同利益。
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弗雷德·伯格斯滕:
中美兩國應合作謀劃世界治理架構。美國不支持亞投行的做法“短視”且“偽善”。美國是二戰后“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主導者,但美國近年來多次錯失重塑世界經濟治理秩序的良機,國內政治的局視性成為美國前瞻性領導力的掣肘因素。
上一篇:“一帶一路”的三個共同體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