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調制造業企業的增值稅稅率。稅收支持是促進制造業做強的關鍵因素,特別是增值稅政策和所得稅政策兩方面。在現行的增值稅體系下,制造業的增值稅稅負仍然過重。從世界范圍看,2011年166個國家和地區增值稅標準稅率的平均值約為15.72%。其中亞太周邊國家和地區普遍較低,如新加坡為7%,日本和我國臺灣為5%,韓國、澳大利亞為10%,新西蘭為15%。而目前我國增值稅稅率以17%為主,還有其他一些比重并不大的檔次,如13%、11%、6%、3%。由此可見,我國增值稅稅率遠高于周邊國家,比世界平均稅率也高。考慮到我國增值稅與國外增值稅并非嚴格對等,計算口徑并不一致。如果嚴格按照國外口徑計算,則稅率實際上遠超17%。高稅率導致產品高價格,也必然影響企業的銷售和利潤。以聯想電腦為例,其在全球各地的售價相差10%到20%。如聯想的平板電腦IdeaPad K1 Tablet(32GB),美國官網售價為499.99美元(約3149元人民幣),而大陸官網售價為3499元人民幣。我國生產的聯想電腦,出口到美國反而比在國內銷售還便宜350元。因此,執行了20多年的增值稅稅率,在直接稅大幅度增長的情況下,應當適時下調,以增強制造業企業的競爭力。
2.控制勞動力成本上升過快的趨勢。與周邊發展中國家相比,近年來我國勞動力成本上升速度很快,對于制造業企業特別是利潤微薄的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構成了嚴重威脅。勞動力成本上升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生活服務成本上升,特別是住房價格十多年來的暴漲,大大提高了勞動力的生活成本。在特大城市,由于勞動者眾多,房租不斷上升,甚至達到了全部工資收入的六成,自然也給企業主提出了更高的工資要求。而住房和地租成本上升,對生活消費品有加價作用,導致商品銷售價上升,進而推動生活消費品價格上漲。由此形成惡性循環,促使勞動力成本不斷提高。因此,需要抑制房地產價格持續上升勢頭,從而控制勞動力成本上升。勞動力成本高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企業和勞動者繳納的社會保險費水平偏高,而工資并不在增值稅的扣除范圍,對于勞動密集型企業來說是一個巨大負擔。因此,政府應盡快通過國有資本劃撥社保基金的政策,同時降低企業和個人的負擔比重,以降低企業和勞動者的負擔。此外,在降低個人社保繳費比例的基礎上,政府還應盡快上調個人所得稅的免征額,以增加勞動者的實際收入,間接降低勞動力成本。
3.大力培養產業技術工人。以德國為例,在培養技術工人的過程中,德國注重推行雙軌制職業教育,即由學校和企業聯合展開職業教育。學校負責傳授理論知識,企業為學生安排到一線實習和培訓。目前德國的培訓職業多達350多種,約70%的青少年在中學畢業后會接受雙軌制職業教育,每周有三至四天在企業中接受實踐教育,一到兩天在職業學校進行專業理論學習,培訓時間一般為兩年到三年半。德國技術工人的平均工資遠高于英、法、美、日等國,與白領階層接近。正是這些技術嫻熟的工人幫助德國企業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始終保持強大競爭力。反觀我國,盡管政府和企業近年來比較重視對產業工人的培訓,但社會還普遍存在輕視技術工人的現象,技師和高級技工存在很大缺口,與我國制造大國的地位很不相稱。較差的工作環境,較低的工資收入和社會地位,也使得多數年輕人不愿意進入技術學校,這對我國制造業的長遠發展是極為有害的。因此,必須改變技術工人的待遇狀況,使青年人愿意成為產業工人。
上一篇:共產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