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應圍繞制造業發展服務業。工業生產性服務業和制造業的關系正在變得越來越密切,主要表現為制造業的服務投入大量增加。近幾十年來,工業生產性服務業在發達國家得到充分發展,逐漸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這條產業鏈能夠為企業提供從產品立項到產品營銷與服務的全方位支持。在近10年間,多數發達國家產品生產中的投入發生了變化,服務投入增長速度快于實物投入增長速度,同時,工業生產性服務業和某些經濟活動特別是制造業的界限越來越模糊,經濟活動由以制造為中心已經轉向以服務為中心。為了促進制造業的發展,必須圍繞制造業發展服務業,這是防止產業空心化的重要一環。德國和日本的三次產業結構幾乎完全相同,服務業占了69%的比重,但德國的服務業中存在大量的為制造業服務的生產性服務業。在德國,第三產業主要是依附第二產業出現的服務業,比如對德國所生產的機械設備而產生的整套技術解決方案,為企業提供的培訓、設備的調試和售后服務等,這些服務業是不可能離開德國的制造業而單獨存在的,客戶在購買了德國的產品后,也就自然會選擇德國的服務。而我國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水平不高、結構不合理等問題突出,亟待加快發展。所以,借鑒德國的經驗,我國也應加快以生產性服務業為主的服務業的發展,比如商務服務、研發、設計、軟件、信息服務、中介、物流配送等。
總之,在國內消費水平難以在短期內大幅度提高的前提下,由于儲蓄率的居高不下和國內投資率不斷下降,我國對外投資將呈現加速態勢,而對外投資一定會伴隨著產業的轉移。要避免出現國內產業空心化,必須以全方位的政策舉措來支持國內制造業的發展。
(本文是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項目編號B15JB00290,B13JB00180],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研究基地一般項目[項目編號14JDJGB009]的階段性成果)
上一篇:共產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