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推進互聯網與產業融合創新發展

2015-10-08 09:22 來源:經濟日報  我有話說
2015-10-08 09:22:44來源:經濟日報作者:責任編輯:李貝

  (二)

  未來我國“互聯網+”的重點應是發展產業互聯網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發展產業互聯網是大勢所趨,將成為我國“互聯網+”發展的一個重點。

  其一,這是順應消費需求重大變化的客觀要求。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模仿型、排浪式的消費階段已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通過創新供給激活需求的重要性顯著上升。互聯網的本質就是以用戶為中心的經濟。產業互聯網能夠真正實現以用戶需求為導向,用戶可以直接參與供給。

  其二,這是適應發展方式轉變和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客觀要求。目前,我國生產成本顯著上升,資源環境約束加劇,不能再靠單純地增加投入和物質消耗來促進經濟增長。提高產品價值,降低生產經營成本,增強新的增長動力是關鍵。而產業互聯網可以通過內部組織架構變革和生產、經營、融資模式的創新,以及企業與外部的協同,實現創新發展。

  其三,這是提升我國產業競爭力的必然要求。我國正處在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型的關鍵時期,需要創新發展,產業互聯網的發展是大勢所趨。德國提出了“工業4.0”的概念,其核心是將生產設備聯網,靈活、智能地配置生產要素,使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美國的通用電氣(GE)提出工業互聯網概念,意在通過網絡實現機器間的連接并最終將人機連接,結合軟件和大數據分析,重構全球工業。這是一場新的生產力革命。我國要在這場競爭中占據主動,提升發展戰略,提高我國產業競爭力,就必須促進產業互聯網的發展。

  從我國具體情況看,“互聯網+傳統制造業”的具體方式和路徑應主要包括:

  第一,真正以用戶和消費者為導向,通過互聯網技術對傳統的設計研發環節進行改造、創新。互聯網為企業與用戶間架起橋梁,良性快速溝通互動,企業員工與用戶都可直接參與產品研發設計,個性化定制,還可實現研發的“眾包式”變革,帶動創新,使得企業對市場需求的把握更加準確和能夠實現快速響應。這個過程實際上是將“微笑曲線”兩端有機結合的過程,是需求變現的過程。

  第二,改造和重構生產環節和流程。與研發設計和眾籌變革密切相連、環環相扣的,是由大規模標準化生產向大規模柔性定制的生產變革。隨著用戶個性化定制需求的日益增強,生產模式向柔性定制方向轉變。企業可通過互聯網技術和軟件控制,對生產要素與生產流程進行動態化、智能化的配置管理,實現定制化生產。例如海爾集團公司推出的個性定制服務,允許用戶選擇材質、容量、樣式、附加功能等多個項目,實現了家電的量身打造,是家電行業的創新性探索和嘗試。有的企業通過批量生產線重新編程、組合,能夠實現同一產品的不同型號、不同款式、不同面料的不同轉換,實現流水線上的不同數據、不同規格、不同元素的靈活搭配,以流水線生產模式制造個性化產品。

  第三,對流通環節的改造和模式創新。由過去采購、物流和銷售各個環節高成本、高庫存、低效率、信息不對稱,向信息加速交流和推廣轉變,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帶動線上線下互動,給企業的采購、銷售注入新活力。在這個過程中,有多種選擇,可創建企業自身垂直電商平臺、行業網絡交易平臺以及綜合性電商平臺等,重點提供高效、低成本的快捷服務,實現商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真正的“四流”合一。

  第四,著力對企業組織體系的改造和創新。向扁平化、網絡化組織架構變革,將提高企業組織對市場需求的快速反應能力和研發創新能力,以及隨時應變的生產和制造能力;有廣泛而完善的銷售網絡,有籌集資金的能力需求,企業組織架構開始向扁平化、網絡化、虛擬化轉型,改變傳統組織體系多層級和復雜性的特點,精簡結構層次,從而有利于促進信息的傳遞,保證信息傳遞的有效性,大大提高組織效率。海爾就是將幾萬人劃分成眾多的創客體,激發創新活力。

  為實現產業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必須努力創造良好的條件和環境。在企業層面,首先是企業思維和觀念的改變,觀念的變化決定了是否能夠運用互聯網思維進行變革;其次,要整合互聯網技術的人才和資源。與專業互聯網企業合作,要有整體的方案設計,允許試錯,但避免盲目跟風。

  在政府層面,應努力創造更加寬松的政策環境。在《中國制造2025》的指引下,還需要有具體的支持產業互聯網發展的政策體系,加快構建以金融服務、信息服務、科技服務、商務服務、流通服務為主的生產性服務體系(例如為互聯網與工業融合提供專業解決方案的生產性服務),推動“互聯網+傳統產業”的發展,促進我國產業互聯網有更大的提升。

[責任編輯:李貝]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