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 胡鞍鋼
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通過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特別是深入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我國將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體系,也就是說中國制度的更多潛能將被釋放出來。鄧小平同志曾指出:我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要在經濟上趕上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在政治上創造比資本主義國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實的民主,并且造就比這些國家更多更優秀的人才。這三個方面無疑是中國制度潛能顯現的重要領域。
實現經濟的跨越發展。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家一窮二白,百廢待興。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重要制度基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完善發展,綜合國力穩步提升。目前,我國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二。從制度比較上看,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后,西方國家經濟持續低迷、復蘇緩慢,資本主義制度的深刻矛盾進一步暴露;而我國則較好地應對了這一國際金融危機,經濟社會保持了平穩發展。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雖然我國經濟總量上去了,但在一些具體方面還有不少問題需要解決。特別是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既面臨機遇也面臨壓力,需要我們進一步從制度上發揮優勢、激發潛能。其實,只要我們不拘于短期經濟增長速度的波動,就會看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既能發揮市場經濟的長處,又能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能夠極大地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必將促進我國經濟實現由大到強的歷史性跨越。
創造更高更切實的民主。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也是中國共產黨始終高舉的旗幟。我們通過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保證國家政治生活既充滿活力又安定有序。我國的民主制度有這樣幾個特點:一是民主集中的決策機制,強調集體智慧、集體決策,能有效避免政策反復的怪圈。二是協調高效的執行機制,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通過市場和政府兩種不同力量,切實貫徹國家治理目標。三是不斷變革的調適機制,形成一套自我修復、自我革新的機制,與時俱進,不斷調整,逐漸減少治理成本。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關鍵是要增加和擴大我們的優勢和特點,必須堅持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總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中,中國制度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將不斷提升,更加充分地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優越性,為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
造就更多更優秀的人才。一個國家的人才培養,與其制度密切相關。我國的人才培養也經歷了幾乎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過程。新中國成立之初,全國人口中文盲占80%左右,科學技術人員只有數萬人。培育人才成為重要任務。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把人才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斷創新人才培養的體制機制,人才工作取得重要成效。目前,九年免費義務教育全部實現,我國高等教育總規模、大中小學在校生數量位居世界首位,科技人員總量達到6800萬人。盡管我國在人才培養方面還面臨許多新問題,但是人才培養的質量正在不斷提高,各類人才的創新成就正在不斷顯現。未來一個時期,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人才發展的關鍵時期。隨著我國制度體系的更加完善,我國人才資源總量還將進一步增長,人才素質將進一步提高,人才結構將進一步優化,人才競爭比較優勢將進一步增強。
上一篇:十二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