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西南政法大學經濟學院、美國圣地亞哥美廈學院宋小川
2015年初,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社會學教授Fourcade等人的《經濟學家的傲慢》一文,從分析經濟學在社會科學中的統治地位入手,用大量的數據描述了西方現代經濟學研究的相對偏狹性和封閉性。文章認為,經濟學家的主觀權威感或天賦權利感,與其客觀上的霸權地位融為一體,激發了他們對實踐活動的參與,從而對經濟活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也使他們更易于卷入各種利益沖突、政治批判甚至嘲弄等是非之中。
經濟學家的“優越感”與偏狹
在西方現代社會科學的等級次序中,人們似乎心照不宣地認為,經濟學處于金字塔的頂端。薩繆爾森在其流行的經濟學教科書中,稱經濟學為“社會科學的皇后”。經濟學也是社會科學中唯一擁有諾貝爾獎的學科。傲人的經濟收入,加之對數學推理的崇尚,使得經濟學家們對其他社會科學,尤其是那些被他們認為非規范的社會科學不屑一顧。
戰后絕大多數時期,西方主流經濟學家們運用數學和統計學,將經濟學理論思辨的復雜論證剝離成形式嚴謹的數學公式,試圖將經濟學推入“純科學”的軌道。同時,經濟學家們開始思索傳統上與其他社會科學密切相連的一些課題。但是,美國社會科學各領域的研究之間基本處于相對隔絕的狀態,跨學科的引用率呈現鮮明的不對稱性。
西方經濟學研究偏狹性的頑固存在,最重要的原因是社會科學各個領域不同的認識論文化和權力的不平等。從社會學家、地理學家、歷史學家、政治學家甚至心理學家的角度看,西方經濟學家侵占了他們的領地,一些經濟學家對“經濟學帝國主義”的傲慢自詡,更強化了這一印象。經濟學家傾向于把權力、不平等合理化為“正義”,認為權力、不平等是他們的價值、努力或天賦的產物。
經濟學領域內森嚴的等級結構
與其他社會科學領域不同,經濟學家總是設法保持自己更為一元化的學科核心地位。這既可以理解為經濟學家比社會學家和政治學家的觀點更為一致,也可以理解為經濟學領域內的控制程度更強。
西方經濟學家對本領域牢固的控制和管理,首先表現在全國大學的一流經濟系對學術就業市場施加的強烈影響。一流經濟系相互交換學生的比率,遠遠超過任何其他領域。經濟學內部等級結構的鮮明橫向一體化傾向,還表現為招聘過程中遵循嚴格的相互規范及其形成的凝聚力,在院系等級層次等方面維持著高度的穩定性。
西方經濟學出版市場的集中程度也比其他社會科學高,引用率最高的期刊,文章大多數來自精英經濟系的教授或畢業生。與其他學科傾向于采用多重標準來衡量學術成就和價值相比,經濟學家癡迷于把制度化的等級結構視為衡量學術價值的真實尺度。
西方經濟學組織的等級結構和政治權力分布,與其他社會科學顯著不同。美國經濟學會的組織結構極為簡單,但學會的組織程序和決策方式高度集中,與美國社會學會和美國政治學會分散式決策的草根性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上一篇:必須堅持城市與城鎮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