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副院長、人權研究中心副主任 常健
當今世界,人權事業既面臨有利發展機遇,也面對重重困難挑戰。習近平主席在致“2015·北京人權論壇”的賀信中,站在世界人權事業發展的戰略高度,總結世界人權事業和中國人權事業發展的歷史經驗,闡明了中國推進人權事業的看法和主張,表達了中國對世界人權事業發展的態度和立場。這些重要論述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既為我們發展新形勢下的人權事業指明了方向,也將對世界人權事業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從中國和世界歷史經驗的角度看人權,闡釋其重要意義。從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看,“中國人民歷經苦難,深知人的價值、基本人權、人格尊嚴對社會發展進步的重大意義”;從世界近代歷史來看,德國法西斯和日本軍國主義悍然發動世界性的侵略戰爭,肆無忌憚地踐踏他國人民的基本人權,造成了慘絕人寰的人類災難。全世界熱愛和平與自由的國家和人民為維護人類和平、正義、尊嚴,經過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付出數以千萬計生命的代價,才贏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中國人民抗擊日本軍國主義的野蠻侵略長達14年之久,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付出了巨大犧牲、作出了重大貢獻。因此,應當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發展環境,堅定不移推進中國人權事業和世界人權事業發展。
回顧中國人權事業發展道路,總結成功經驗。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始終尊重和保障人權,經過不懈探索和努力,走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人權發展道路。習近平主席在賀信中對這一道路進行了科學總結:一是堅持把人權的普遍性原則同中國實際相結合;二是不斷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增進人民福祉,顯著提高人民生存權、發展權的保障水平;三是努力促進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和公民、政治權利全面協調發展;四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加強人權法治保障。這些在實踐中摸索出來并經過檢驗的寶貴經驗,不僅是中國人權事業發展必須繼續堅持的重要原則,也對世界其他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人權事業發展具有啟發意義。
就如何推動中國人權事業和世界人權事業發展,明確奮斗目標。對中國人權事業發展來說,要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奮斗過程中,“在更高水平上保障中國人民的人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對于世界人權事業發展,習近平主席指出:“國際社會應該積極推進世界人權事業,尤其是要關注廣大發展中國家民眾的生存權和發展權。” 今年9月26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發展峰會上的講話進一步指出:“對各國人民而言,發展寄托著生存和希望,象征著尊嚴和權利”,“唯有發展,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權利”。結合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現實,他對發展權的內涵作了更為豐富的解讀,指出要爭取公平的發展,讓發展機會更加均等;堅持開放的發展,讓發展成果惠及各方;追求全面的發展,讓發展基礎更加堅實;促進創新的發展,讓發展潛力充分釋放。
就如何解決世界各國在人權上的分歧和差異,表明中國主張。習近平主席指出,中國主張加強不同文明交流互鑒、促進各國人權交流合作,推動各國人權事業更好發展。實現人民充分享有人權是人類社會的共同奮斗目標,但在實現人權的具體戰略和方式上,各國還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和分歧。人權保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任何國家都不能將自己的人權發展方式說成是最好的,并將其作為唯一的樣板強加給其他國家。否則,它所導致的對抗不但不利于、而且會危害世界人權事業健康發展。對話而非對抗,促進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互鑒和人權交流合作,才真正有助于世界各國人權的和諧發展。
上一篇:專業和厚道是大國交往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