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努力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2015-10-28 08:54 來源:人民日報  我有話說
2015-10-28 08:54:17來源:人民日報作者:責任編輯:李貝

  作者:中國科學院 柯正言

  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習近平同志強調,必須堅定不移貫徹科教興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定不移走科技強國之路。“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機遇,牢固樹立創新自信,努力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新科技革命醞釀全球創新格局重大調整

  科學技術以一種不可逆轉、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動著人類社會向前發展。近代以來,人類社會出現過多次科技革命,引發一系列產業變革,導致大國興衰、世界經濟中心轉移和國際競爭格局調整。比如,18世紀以蒸汽機和動力機械技術為代表的科技和產業革命,使英國崛起為世界頭號強國;在19世紀中期以電機和內燃機為代表的電氣化革命中,德國躍升為世界工業強國,美國到19世紀末成為世界頭號經濟大國;20世紀的電子和信息科技革命,使美、德、法、英等國進入工業化成熟期,助推日本實現了經濟騰飛。由此可見,科技實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世界經濟政治力量對比的變化,進而決定著各國各民族的前途命運。

  面對正在孕育興起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世界主要國家都在尋找科技創新的突破口,搶占未來發展的戰略制高點。目前,美國依然是無可爭議的世界頭號強國,科技實力領先全球,是創新能力最強的國家。以德、英、法、意等為代表的歐洲也是世界上實力雄厚的創新高地,近年提出建設創新型新歐洲,力圖掌握未來發展的主動權。日本長期實施技術立國、科技立國、知識產權立國戰略,產業技術水平高,在高端制造、汽車、電子、機器人、材料等諸多領域領先世界,近年又進一步提出科技創新立國目標。

  同時也應看到,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和新興經濟體快速崛起,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科技創新力量分布悄然發生變化。發達國家的優勢逐漸縮小,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等新興經濟體成為科技創新的活躍地帶,在全球創新“蛋糕”中所占份額持續增長,對世界科技創新的貢獻率快速上升。2001—2011年,美國研發投入占全球的比重從37%下降至30%,歐洲從26%下降至22%,而東亞、東南亞和南亞則從25%增長至34%。2013年美、中、日三國研發投入總和占全球1.4萬億美元的一半以上,其中美國占32.5%,中國占13.7%,日本占12.2%。全球創新資源由美歐向亞太、由大西洋向太平洋擴散的總體趨勢持續發展,未來20—30年,北美、東亞、歐盟將作為世界科技中心,主導全球創新格局。

  我國有能力抓住新科技革命的歷史機遇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以及全球創新格局重大調整,使我們面臨新的歷史機遇和挑戰。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將引發產業技術和社會組織的深刻變革,為后發國家趕超跨越提供了戰略機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和社會需求日趨旺盛,為科技創新提供了物質基礎和強大動力;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為我國充分利用創新資源、在更高起點上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因此,作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大國,我們有信心和能力抓住新科技革命的歷史機遇,實現建成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

  科技創新投入持續快速增長,創新人才隊伍、創新平臺和科研設施建設不斷加強,具備搶抓機遇的資源保障。2013年,我國研發經費達1912.1億美元,占全球的份額由2000年的1.7%迅速提升至13.7%,僅次于美國,成為世界研發投入第二大國。2014年,我國研發經費投入達13312億元,比10年前增加了6倍多,占GDP的比重達2.09%,與中等發達國家相當。我國研發隊伍規模居世界第一,一大批優秀科學家、工程師、創新型企業家活躍在科技創新前沿。一批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重點)實驗室、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等正在發展成為國際一流的科技創新平臺。

  科技創新水平正由跟跑、并行為主向并行、領跑為主轉變,具備搶抓機遇的能力基礎。基礎研究方面,中微子、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量子通信、鐵基超導、外爾費米子等一批成果在世界上產生重大影響,顯現原始創新和衍生顛覆性技術的巨大潛力。科學論文數量和質量快速提升,2013年SCI論文數量居全球第二位,占全球總量的15%;2004—2014年,高被引用論文數量居世界第四位,材料、物理學、化學等一批學科整體水平居世界前列。應用研究方面,在載人航天、高鐵、核電、互聯網、移動通信、清潔能源、工程機械、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一大批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帶動產業技術水平快速提升,形成強勁的國際競爭力。2014年,我國PCT(《專利合作條約》)專利申請量僅次于美國和日本,華為、中興專利申請量分列全球企業第一位和第三位。今年發布的《國家創新指數報告2014》顯示,中國創新能力穩中有升,世界排名第十九位,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進一步縮小。這些都表明,我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成果可望由“點”的突破向“面”的擴展轉變。

  科技創新主體正由專家向大眾、由院所向企業擴展,具備搶抓機遇的社會基礎。隨著國家創新體系建設持續推進,科研機構、大學、企業等競爭合作、并行發展,科技活動的群體基礎日益壯大。目前,全國研發投入和研發人員70%以上來自企業,有研發活動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超過6萬,涌現出華為、騰訊、百度、聯想等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型龍頭企業,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蓬勃發展。隨著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創新門檻大幅降低,草根創新、藍領創新、創客與眾創等開放、快捷和低成本創新活動大量涌現,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層出不窮。創新創業的主體多元化,創新邊界和空間大拓展,創新政策、制度和文化環境不斷優化,使我們能夠更加敏銳、更有效率地搶抓新科技革命機遇。

  科技創新動力正由政府推動、社會參與向市場自發、政府引導轉變,具備搶抓機遇的動力源泉。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實現經濟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平目標,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目前,創新倒逼機制正在加速形成,創新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和自覺行動。2014年,全國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的增速比GDP高出3—5個百分點。銀行、基金和資本市場競相角逐創新創業市場,眾創、眾包、眾扶和眾籌使創新資源配置更靈活、更精準,“資本雇傭技術”正在向“技術雇傭資本”轉變。全社會創新動力正在被極大地激發出來,為創新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強勁動能。

[責任編輯:李貝]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