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是中國的老工業基地,振興東北是國家新時期的重大戰略之一。但東北問題相當復雜。自1979年筆者第一次參加國務院財經委員會組織的“東北結構調查”以來,36年間多次前往東北。2015年8月,筆者又沿著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之路做了一次新的調研,深感振興東北問題之艱巨。現根據自己實際調研體悟,提出“東北再振興”命題,并進行探討。
從國家大局看東北的地位
從國家發展、改革和開放的大局,來審視東北戰略地位,可概括為三句話:“從發展看東北,東北是短板;從改革看東北,東北是難點;從開放看東北,東北是前沿。”
——從發展看東北,東北是短板。今年7月中旬,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東北吉林,一個重要的任務,是討論國家“十三五”規劃的思路問題。與“十二五”規劃不同,“十三五”規劃有可能把經濟增長放在首位,這是形勢使然。預計在整個“十三五”期間,全國平均經濟增長率將在6.5%以上。但近年東北三省經濟增速下滑,如2014年,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的已下滑至5%左右;2015年上半年三省經濟增速進一步下滑,居全國后5名之列,成為整個中國經濟增長的“短板”。東北增長率下滑如此之猛,是“非常態”,不是“新常態”,不能把“新常態”庸俗化。
——從改革看東北,東北是難點。改革到現在已經37年,成績不小,但有些“硬骨頭”并沒有啃下來,“攻堅”任務更艱巨。雖然東北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產業優勢,但就經濟體制而言,作為計劃經濟的“大本營”,直到今天,國有經濟改革依然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民營經濟很不發達,成為全國改革的重點和難點地區。
——從開放看東北,東北是前沿。自2014年初爆發烏克蘭危機以來,俄羅斯因為受到歐盟的阻遏,已出現“東進”跡象(當然也不會完全放棄西線),其“遠東聯邦區”開發升溫,東方論壇與彼得堡論壇東西并起。隨著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實施,美、俄、日、韓等國之間也出現新的組合和博弈。中國“9·3閱兵”,韓國總統樸瑾惠不顧美國壓力,毅然參加活動,是東北亞局勢的最新動向之一。此外,伊朗核問題談判取得突破性進展之后,世界的目光將轉移到東北亞地區。以朝鮮建黨70周年為標志,中朝關系似有升溫跡象。東北三省和內蒙古的東五盟,位于東北亞的核心地帶,臨俄羅斯、朝鮮、蒙古、日本、韓國,將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要站在全球角度,看待東北的戰略問題。
上一篇:改革讓中國插上騰飛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