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
規范推進員工持股改革。環顧國內外,當今最優秀和成功的企業都是員工持股甚至是全員持股的,這幾乎成了“標準配置”。換句話說,現代企業傳統的資本雇傭勞動正在轉變為資本和勞動的共同治理。今年初,國務院國資委審議通過了《關于實行員工持股試點的意見》,標志著停滯十余年之久的央企員工持股再次啟動。新近出臺的《指導意見》和《意見》對這些探索員工持股的基本原則予以了確認。可以相信,隨著試點的深入和配套制度的出臺,規范實施的員工持股將在今后的國企深化改革中發揮“四兩撥千斤”的巨大杠桿作用。
發展以公有制為基礎的聯合的個人所有制。國有企業員工持股的重大意義還在于,它代表著公有制發展的未來和方向,究其實質,國有控股加員工持股再加社保基金等新型公有制機構持股的混合所有制就是馬克思所提出的著名的“重建個人所有制”。馬克思所提的“重建個人所有制”,實際上就是以公有制為基礎的聯合的個人所有制,進一步來看,該所有制的本質特點為:從國家整體層面和勞動者整體角度看,是公有制,但從組成勞動者整體的每個個人來看,是聯合起來的勞動者個人所有制。具有了這種特點的所有制集公有制與個人所有制的優點于一身,它可以說是既適應又促進生產力發展的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理想形式。(李楠 羅虎)
上一篇:“互聯網+”熱詞背后的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