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在“一帶一路”建設中需要關注的內在聯系
中國人講究“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準備以三年“清風行動”維護“中國制造”的海外形象。在投資貿易領域,公平正義當然是相互的。依照對五部知識產權法的綜合理解,筆者認為應重視知識產權一體的內在整體性。
1.從著作權及其鄰接權中,密切關注“中國話語權”建設。中國各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和優良品質,都是中華民族話語權的基石和基礎。既歷久彌新又兼收并畜、中西合璧又古今貫通。很容易形成符合著作權三性原則:即獨創性、可傳播性與合法性的基礎要件,完全有理由充滿自信,從思想和價值觀上鑄造“中國話語權”形成“中國和諧思想”、“中國美好夢想”和“中國睦鄰主張”。
2.從中國不同形式的專利權(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等方面)中,推進“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建設。中國30年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是基礎,起碼在推進專利權這一重大國民產權資源方面成效明顯——應該把這樣的國民產權資源,通過有效的科技轉化和軍民融合等工作,結合在具體的項目工程和科研、開發、生產和市場反饋的再開發之中。把握專利權“新穎性、創造性、實用性”三性原則,重視組合創新和再創新——同時要注意專利權地域性和時效性原則,注意質量標準和商品標準與知識產權一致的系統化建設,加強項目與資本有序融合。進一步突出“中國成就”、“中國制造”和“中國創造”的市場實用和效用建設。
3.從中國不同層次的商標權(知名商標、著名商標、馳名商標等)建設中,扶植和推進“中國好產品形象建設”。中國商標權法所堅持的國際準則,不容置疑。我們要有足夠的自信和定力,并加大品牌建設力度。特別要重視知識產權是有機整體的市場信譽支撐力度(因為商標價值和其中的技術專利產權程度、文化傳播力度都密不可分——美國把專利商標局一體建設,是有其競爭優勢的)。要更充分重視市場規律,就一定要深入研究商標權益的運用方法與智慧。這和中國企業界利益與消費者利益密切相關。努力打造“中國互利主張”和“中國商品真棒”。打造中華各民族共同體、亞洲命運共同體的規范商品品牌價值——當然,各地也要充分重視政府有效授權在國際競爭中的支撐作用:比如應注明是中國山西、中國新疆等,從法理上就比只標明和突出一個地縣之產品的宣傳廣告,力度要大得多。
4.從中國已經開始充分重視的“反不正當競爭”和“反壟斷”中汲取力量。把人們的創意、創作、創造和創優、創業有機結合,讓一切勞動要素活力競相迸發。要重點培植、宣傳全體中國人“童叟無欺”、“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等優良商道形象,抵制弱化中國企業的市場核心競爭力的企圖;正確理解“反壟斷法”不僅限制政府的不作為和腐敗,也有利于限制大資本控制市場掠奪發展中勞動、經營者利益的行為。努力在“一帶一路”的建設和實踐中,打造共商共建共享共贏的“中國聲音”、“中國商家”、“中國敘述”、“中國形象”。
知識產權不僅包括專利,也包括著作權及其鄰接權、商標權、反不正當競爭和反壟斷,因此,加強國家知識產權整體性建設,在運用過程中逐步規范和統一,不僅有利于推動各階層勞動者的從創意、創作、創舉的創新到創造、創優、創業的人民勞動利益建設,也關乎增強文化認同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有利于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就要加強和推進知識產權創造與運用方法的培養引導工作,才能增強中國內需和走出去產品的知識產權增值含量,提高核心競爭力;也有利于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提升融通國際資本和當地資源的能力。
應該在馬克思主義方法論指導下,在“一帶一路”建設規劃中,探討科學技術服務于實體經濟的持續發展方式,探討知識產權創造與運用。這種工作,對推動在黨領導的社會主義條件下的深化改革,尊重勞動、尊重創造,要素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很有必要。
上一篇:以創新創業帶動大學生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