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十三五”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必須完善發展理念,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按照《建議》的要求,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加大結構性改革力度,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建議》將創新提升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高度。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加大創新驅動、結構調整力度。進一步挖掘和利用好經濟潛在增長率,使經濟增長與生產要素供給能力、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實現增長既有量的擴張又有質的提高,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加快產業創新、企業創新、市場創新、產品創新、業態創新、管理創新步伐,推動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促進經濟邁向中高端水平。加快建設制造強國,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推動制造業與信息產業深度融合,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推動實體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同時,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更好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穩定和擴大國際市場份額,加快形成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新優勢。
實現更有效率的發展。《建議》明確要求,破除一切不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為發展提供持續動力。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增強各類所有制經濟和市場主體的活力,促進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提高資源配置效率。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的思路和方式,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繼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形成權力清單、負面清單和責任清單。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帶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投資,提高市場運行效率。加快轉變政府管理方式,加強事中事后監管,促進企業誠信守法,推動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以公平競爭促進效率提升。
實現更加公平的發展。《建議》強調,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落實好《建議》的這一要求,需要統籌經濟發展、社會公平、民生改善,以共享發展促進公平正義。要在扶貧、教育、社保、醫療、住房等方面加快健全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深入推進集中連片貧困地區扶貧開發,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促進教育公平,提高義務教育鞏固率,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完善社會保險和就業服務體系。建立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全面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保障食品藥品安全,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發揮新型城鎮化對現代化的支撐作用,加快棚戶區和農村危房改造,加快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進一步縮小城鄉發展差距,讓人民群眾普遍感受到科學發展帶來的福祉。按照區域發展整體戰略要求,繼續以“四大板塊”輻射帶動區域協調發展,實施三大戰略,推動形成區域協調發展的新格局。
實現更可持續的發展。《建議》提出,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要圍繞《建議》提出的綠色發展目標任務,統籌增強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環境保護的可持續性,統籌經濟結構調整、民生改善和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加快推進發展方式、生活方式綠色化,形成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倡導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推動形成勤儉節約的社會風尚。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升環境、能耗標準,打好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攻堅戰。(肖 捷)
上一篇:易綱: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