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大集團副總裁、遠大能源利用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總經理張曉東:
一帶一路“帶來八大機遇
在張曉東看來,“一帶一路”把有責任心、有使命感的機構、企業、專家、媒體等,聚集到一起。他介紹稱,目前遠大在全球80多個國家有用戶,其中沿線國家有23個。作為一個民營企業,遠大不僅自己在實踐“一帶一路”,而且希望能夠帶動更多的中國企業一起走出去。
他表示,“一帶一路”給企業帶來八大外部機遇。第一,宏觀經濟方面增長的機遇。第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方面的大項目機遇,比如六大經濟走廊、港口建設。第三,國內產生的合作機遇。第四,貿易提升的機會。第五,自貿區發展的機遇。第六,融資平臺和人民幣機遇。第七,旅游經濟和海洋經濟發展機遇。第八,資源和生態環保合作的機遇。他強調,今天民營企業走出去不是逼出來的,而是一種潮流。“一帶一路”給了民企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轉型發展、戰略升級的機遇,一定要抓住。“不僅要自己發展,同時要學會合作,學會抱團,一起走出去;同時不能只看一點一滴的得失,應該看長遠利益,要追求一種長久的、可持續的發展。”
香港知名經濟學者、盤古智庫學術委員梁海明:
“一帶一路”研究集中高大上,落地的比較少
“我們關于‘一帶一路’的研究,目前太多集中在高大上的地方,落地的比較少。”梁海明表示:首先,吹捧“一帶一路”的很多。“這些話正不正確?非常正確!但是說多了會審美疲勞,慢慢大家,尤其是做企業的人,聽完之后僅僅是覺得挺好聽的,但具體到如何落地,對企業走出去有什么指導意義,就得打個很大的問號了。”第二,研究集中在政策方面,國際關系方面的研究比較多,和經濟、金融、數據云端結合的比較少。第三點,很多人用鍵盤來思考,然后通過網絡、媒體、書本來進行研究。這種思考研究,給企業做指導的話,不僅沒用,而且還挺害人的。梁海明建議,搞“一帶一路”研究,應該重新看看總書記的一些講話。他說“一帶一路”要給沿線國家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他提出,在國際合作中,我們注重利,更要注重義。
談到中國是否會因為一帶一路、亞投行等倡議,而忽略其他國際組織的問題時,梁海明表示,中國已參與的國際組織,例如G20、APEC,這可以看作是“存量”,在這個“存量”里,中國會繼續積極參與,進一步在國際組織、國際社會發揮中國應有的作用。而“一帶一路”、亞投行、絲路基金這些由中國提出的倡議和機構,則是“增量”,中國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增量”。一是推動中國經濟、社會和文化等領域發展,二是推動中國標準“走出去”,三是推動中國更好地參與國際經濟組織的頂層設計和制度創新,以此增強中國的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樹立中國國際化形象、負責任大國的形象、有擔當大國的形象。簡而言之,就是中國在“存量”和“增量”兩手都要硬的同時,要用好“存量”,盤活“增量”。
第一財經研究院研究員、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王琳:
“一帶一路”的風險與機遇考驗中國投資者智慧
王琳根據在瓜達爾港的實地調研、采訪,談了深刻體會。首先,中國企業在參與“一帶一路”中,在心態、方法上以及路徑上,有一些問題和偏差。她舉例道,很多中國企業對于巴基斯坦的實際情況不了解。在路徑上,中國企業走出去依賴對象國駐中國的使館(或者中國駐對象國的使館),來尋找商業機會,缺少對合作對象的具體評估和認識。很多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缺乏走出去、走進去以及未來能夠留下來長期盈利發展的整體戰略。一些國企在項目當中,首要考慮可能是政治責任和政治任務,有時會忽略、甚至是放棄一部分應該追求的商業利益。第二,當前對于“一帶一路”,特別是對于中巴經濟走廊,有嚴重的信息的不對稱、不準確、不完整,特別是學術界和媒體界之間。比如,有研究者、企業家沒有去過瓜達爾港,也會聲稱去過瓜達爾港,用照片等噱頭來講瓜達爾。
王琳強調,巴基斯坦非常重視中國的投資,如何把握中巴經濟走廊和“一帶一路”的機遇與風險,考驗著中國投資者的智慧、能力。希望中國企業在走進巴基斯坦的過程中,能得到專業人士、專業機構的專業服務,而不是依托于關系或某些傳統方式走進巴基斯坦。
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一帶一路”研究所副所長儲殷:
“一帶一路”的風險還沒有真正到來
儲殷認為,我們對“一帶一路”風險防范的很多研究過于籠統,實際沒有那么危險。“一帶一路”中的國企和民企所面臨的風險也是不一樣的。“國有企業,整體上沒什么大的風險,而民營企業的風險很大,受到的保護是卻很弱。”他指出,第一是信息問題。民營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基本上靠熟人之間的信息流動;國有企業的信息雖然充分,但沒有分享機制,也沒有帶動民企抱團出海。第二是我們的金融和信貸,民營企業得到的支持不多。第三,在物流方面,民企同樣缺乏支持。第四,一帶一路最大的風險,是我們的資產安全問題,特別是民企的資產安全問題。第五,民企很多具體的問題我們很少關注。在儲殷看來,在沿線國家,商會在保護中國人、保護中國個體小商戶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但商會有幾個問題:第一是缺乏整合、各自為戰,需要整合。比如,國企商會和民企商會各自為戰,互不通氣。其次,“一帶一路”安全是巨大的短板,必須把短板延長,推動安保走出去非常有必要。
他建議,“一帶一路”走出去要依托我們的強項。首先,中國的電視連續劇是我們的一個強項,應該走出去。其次,希望工程、免費午餐等NGO也要走出。第三我們的技校,比如藍翔技校,應該走出去。第四,中國的醫療在國外很有競爭力,也要努力走出去。儲殷最后表示,我們的風險還沒有真正到來。原因在于我們大部分目前的投入還是國有企業,帶有一定援助性質,會得到當地官方保護。“什么時候等到市場做出來,中國大幅度進入哪個國家了,風險就來了。”
廣東廣播電視臺北京節目制作中心王曉秋主任:
積極宣傳“一帶一路”建設的艱辛探索和偉大實踐
作為主流廣電媒體,廣東廣播電視臺以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開拓進取、扎實創作,通過策劃、拍攝、制作一系列“一帶一路”電視欄目、專題節目和紀錄片,積極宣傳中國人民及沿線國家、地區人民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艱辛探索和偉大實踐。王曉秋介紹了廣東廣播電視臺正在進行或即將開展的項目情況,包括《絲路:沙與海的交響》、《趣談海絲》、《爸爸在海外——一帶一路上的中國故事》、《一帶一路訪談錄》、《海歸創客》、《絲路上的粵柬情》、《世界唐人街》、《茶與陶瓷的前世今生》等。
上一篇:“4個I”給世界帶來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