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制造強國需把握好幾個關鍵問題
建設制造強國,必須認真落實《建議》要求,堅持科學發展,全面深化改革,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加強黨的領導,進一步發揮制度優勢,完善政策措施,營造制造業發展的良好環境。“十三五”時期,尤需把握好以下幾個關鍵問題。
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建設制造強國是一項國家戰略,需要動員整合政府和社會各方面資源,既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強化企業主體地位,激發企業活力和創造力;又要積極轉變政府職能,創新行業管理方式,完善財稅、金融扶持政策,形成共同推進的合力。為此,應進一步創新和改進宏觀調控,抑制股市、房地產等領域的投機泡沫,引導社會資本向制造業匯聚,推動制造業創新發展、做優做強。推動產業政策由傾斜型向功能型轉變,重點是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促進創新創業、加強公共服務。創新和改進政策支持方式,通過產業投資基金等模式,以股權投資方式支持重點產業發展、中小企業創新和技術改造,更好發揮國家財政資金的引導和撬動作用。注重運用市場機制和經濟手段化解過剩產能,實現淘汰落后產能法治化、常態化和長效化。
堅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建設制造強國是一項長期戰略任務,既要針對當前發展的薄弱環節,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又要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加強戰略布局和系統謀劃,梯次推進、分步實施。“十三五”時期的重點是,掌握一批關鍵核心技術,進一步增強優勢領域競爭力,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取得明顯進展,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同時,瞄準未來10年乃至30年的發展目標,扎扎實實打基礎,認認真真抓創新,努力占據未來產業競爭的制高點,力爭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全球領先的技術體系和產業體系,綜合實力進入世界制造強國前列。
堅持整體推進、重點突破。建設制造強國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領域廣,既要堅持全國一盤棋,提高制造業整體水平;又要整合資源,加強分類指導,明確發展的重點和難點,在關鍵共性領域和重點行業率先突破。應明確創新發展方向和區域發展重點,加強戰略、規劃、政策、標準引導,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實現差異化和梯次發展。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重大需求,實施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智能制造、工業強基、綠色制造、高端裝備創新五大工程。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醫藥工業等戰略性領域及制造業產品質量提升、人才發展、服務型制造等方面,加快專項規劃和年度計劃的制定實施,以重點突破帶動制造業總體競爭力的提升。
堅持自主發展、開放合作。制造業是國際競爭與合作的焦點,建設制造強國既要堅持開放合作,又要堅持自力更生。只有具備了自主發展能力,才能在國際競爭中掌握發展的主動權;只有堅持開放合作,才能更好地引進吸收先進技術經驗,倒逼國內改革創新。應把自主發展與開放合作有機結合起來,在關系國計民生和產業安全的基礎性、戰略性、全局性領域,著力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完善產業鏈條,形成自主發展能力。繼續擴大開放,提高利用外資和國際合作水平,鼓勵和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積極參與和推動國際產業合作,推動重點產業國際化布局,將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起來,引導企業提高國際競爭力。
上一篇:以行政改革創新促經濟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