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中國農業經濟學會會長 尹成杰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建議》提出,“推進種養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置”。農作物秸稈是數量最大的種養業廢棄物,這里就以之為例,談談種養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問題。
我國是糧食生產大國,自然也是農作物秸稈生產大國。按目前糧食年產量6億噸、谷草比1∶1.5計算,農作物秸稈理論產量高達9億噸。但秸稈有效利用率較低,焚燒現象普遍。究其原因,除了技術因素,最關鍵的是觀念落后,沒有充分認識到秸稈的利用價值。這么多秸稈如果能得到資源化利用,實現變廢為寶,對于農業可持續發展、農民增收以及減排防霾都是重大利好。
事實上,農作物種植業投入耕地、淡水和其他農業投入品,生長收獲的不僅是籽粒和果實,秸稈同樣是重要的農作物成果。從這個意義上說,把秸稈利用起來,就是對一部分農業成果的利用。從熱量的角度看,秸稈燃燒值約為標準煤的50%。從營養價值看,1噸普通秸稈平均與0.25噸糧食的營養相當。在現代農業條件下,運用先進的加工技術,農作物秸稈不僅不是廢棄物,而且是非常重要的農產品。農作物秸稈蘊涵豐富的太陽能,可以生產生物質能源、生物質建材以及飼料、肥料、食用菌等,具有可觀的開發價值。
綜合利用農作物秸稈可以帶來多重效應。一是優化能源結構。利用農作物秸稈發電、氣化等發展可再生能源,有利于提高綠色能源在我國能源結構中的比重。二是保護生態環境。減少秸稈焚燒,能夠大量減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氣體以及熱量、微粒子排放,減輕霧霾污染。秸稈資源化利用還能避免長期堆放傳播病蟲害,有利于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秸稈利用產生的草木灰是高品質鉀肥,可以替代部分化肥,減少農業面源污染。三是促進農民增收。農作物秸稈價值得到發掘后,農民就可以把秸稈出售給相關企業獲得收入。這是農民增收領域的有效拓展,也有利于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從而實現發展生物質能源與保障糧食安全相互促進。四是提高農業資源利用率。綜合利用農作物秸稈,實質上是提高耕地、淡水和其他農業投入品的利用率,提高農業的比較效益。
加強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促進其轉化增值,不斷提高農村循環經濟發展水平,應做好以下基礎性工作。一是加強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的研究和開發。重點加強秸稈循環經濟配套技術研發,強化秸稈發電等相關核心技術研發,加快成套設備國產化步伐,降低投入成本。加快秸稈飼料化技術研發與推廣,提高秸稈飼料加工的裝備水平。加強技術集成和配套,完善秸稈綜合利用技術體系。二是加強農作物秸稈資源管理。健全秸稈管理辦法,進一步完善秸稈綜合利用和流通管理機制。加大對秸稈綜合利用的資金投入力度,引導社會資金投入,扶持秸稈綜合利用示范項目建設。三是重視發展秸稈生產。在優化種植業布局時,注重考慮秸稈資源利用。統籌種植業、畜牧業、飼料業和生物質能源的發展,促進農村循環經濟科學發展。四是制定和完善秸稈利用政策。制定合理的秸稈收購利用政策,使農民獲得合理收益,調動農民保護和利用秸稈的積極性。建立秸稈收集、儲存、運輸管理機制,保證秸稈數量和質量。五是制定質量標準,完善監督管理。科學制定秸稈轉化為生物質能源過程所使用的機械設備和技術體系標準,制定生物質能源產品的質量標準,健全產品質量監測體系,確保質量安全。
上一篇:用綠色理念引領經濟社會發展